鼓吹财务自由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才会

看到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一定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文 | 抠脚大汉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前段时间,有篇爆款文在各大公众号中相互转载:《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鼓吹财务自由!》。
文章中提到的90后区块链创业者孙宇晨,转发该文章并戏谑说道:
「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入大量波场,暴涨迅速实现财富自由,沦为废人」。
文章指出,人们只看到1%通过股票、创业、投资比特币等等实现财务自由,但没有看到99%的年轻人被「财务自由」所忽悠,赌徒心态、杠杆投资失败、堕入深渊的比比皆是。
文章的标题,是典型的自媒体吸粉模式,但「财务自由」绝不是标题字面意义上的所谓的恶魔。
的确,有些年轻人对于「财务自由」有误解,「财务自由」不是通过不择手段地赚快钱,也不是累积到一定数量金钱后一劳永逸。
首先,得承认,懒惰是人的天性。因此才有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想法。
每个人都梦想一觉醒来踩到狗屎运,于是我们不停地转发支付宝锦鲤,期望蹭一下运气,获得一些意外收获。
百度百科“中奖概率”词条:国内大乐透中头奖概率,仅为2142万分之一。双色球头奖中出概率,为1772万分之一。而史上难度最大的彩票兆彩(超级百万)的中头奖概率仅为1.75亿分之一。
支付宝中国锦鲤中奖的概率是300万分之一。
这样来看,生活中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2
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
2018年胡润百富榜中,上榜共有10位90后。
比特大陆的葛越晟以34亿身家成了榜单中90后首富,超过排名第二的OFO创始人,27岁身家30亿的戴威。
这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每一个都不是不劳而获、昧着良心赚快钱、或者赌徒心态盲用杠杆的人。
他们只是眼光格局独到,抓着风口和趋势就拼命冲。而财富只是时间给予的嘉奖而已。
我们追求「财务自由」,不是父母辈认为的获得一笔足够的钱财后,就每天躺着,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这么肤浅的意义。
怀着各种各样梦想和追求的我们,是「等财务自由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工作,学我想学的东西,按照自己喜欢的意愿过一生」。

3
正确的财务自由观
首先,要端正财务自由的概念。
36氪《胡观世事》的胡乃军老师,提出一个财务自由度的计算标准,由于富豪跟一般人的消费方式不一样,因此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达到所谓的「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样的绝对值。
财务自由度=年度理财性收入/年度的消费支出
其中理财性收入,就是passive income(被动收入),不是工作或劳务换来的收入,而是各种投资的分红和利息收入。
一般收入来源有4个:家人给予的,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政府的转移支付,各种财产性收入,包括金融性财产、房产等不动产、知识产权等。
如果不依靠家人给钱、哪个老板给钱、也不依靠政府保障,只依靠财产性收入,就满足消费支出,那么就达到财务自由了。
胡老师认为,一般年轻人能够达到100%财务自由的很少,有10-15%财务自由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财务自由度需要增大,等到退休没有工作能力以后,一般来说达到100%财务自由,才是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
胡老师的财务自由度的计算,是非常理性客观的成年人思维模式。
但消费支出很难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每个人本身所处的阶层、政策等宏观环境、刚需、甚至是每个人的生活观念来界定。
比方说,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假设他在这个城市没有其他产权。目标是在大城市成家立业,那么他的刚需就是一套学区房(排除结婚时夫妻双方达成租房结婚的情况),再假设首付由父母提供,贷款夫妻二人负担,那么消费支出,就是夫妻二人日常消费+房贷+孩子消费支出。
又比方说,同样目标的年轻人,想要自己付首付负担贷款,那么他的消费支出就是房子首付+夫妻二人日常消费+房贷+孩子消费支出。
再比方说,一个年轻人,目前没有婚育和置业的打算,那么他的消费支出,可能就是由日常消费+房屋租金组成。
4
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
很多父母辈抱着这样的偏见: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实现财务自由,要不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或者财务自由后从此就会变成废人。
尤其是工薪家庭的父母,勤勤恳恳一辈子,到退休了才有点不错的积累。想当然的认为他们的孩子走同样的道路才是理所应当,符合常理。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丰富度和思维多元化也跟以前大不相同。
鼓吹财务自由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才会毁掉年轻人。
什么是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两个层面。
第一,是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然后昧着良心赚快钱、或者赌徒心态盲用杠杆。
当然这些大有人在,但踩着法律道德的底线终将会受到惩罚,那么财务自由也终将是不自由。
第二,是现在流行的所谓的佛系、认命,然后不奋斗、不作为。
国内一部纪录片《出·路》中的北京少女袁晗寒,17岁辍学开咖啡馆、然后出国读艺术,回国搞艺术品投资创业。
像袁晗寒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少之又少。
对袁晗寒们来说,可以佛系地过上根本不需要考虑生计的人生,爱好和喜欢大于一切。
那是“一代搞制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艺术”,早已经财务自由的家庭给予她的支持和底气。
但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出身,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我们不能够怪罪于父母及家庭。
但是如果从此认命和佛系,然后不奋斗、不作为,那么也不要遗憾失去尝试实现梦想的机会。
5
财务自由意味着能够抵抗不确定性风险
随着算法、AI、深度学习等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类的工作将被AI取代。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到2020年,机器人将夺走15个发达国家中的500多万个就业岗位。到2022年,智能机器和机器人可能会取代医学、法律和IT行业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创新工场李开复预测,10年后,人工智能将取代世界上50%的工作,包括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等工作。
虽然这趋势不会在短期的三五年内到来,但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给生活和商业模式带来爆炸式的改变是无法估量的。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巅峰时期也仅10到20年。AI、算法学习等科技发展的速度会不会更快?等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工作都将被取代了?
除了科技发展的宏观问题,还有落在每个人身上的现实问题。
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天灾人祸和意外,比如交通事故或者疾病等,导致短期或者长期丧失劳动能力。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数据: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机会高达72.18%,而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不包括恢复费用和误工费用。
这时除了保险可以帮助抵抗一部分风险外,更重要的是你的财产性收入给予保障。
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大家感慨最多的,不是徐峥扮演的神油店老板徐勇的无私,而是卖假药的张长林对程勇说了全片最深刻最无力的一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试想一下,如果1年、甚至3-5年都没有工作,如果你的病需要高昂的医药费支撑着,你的日常生活消费,你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出,谁来够保障。
这就是财务自由能够帮助你抵抗所有可能导致失业风险的意义。
6
财务自由更意味着对生活方式有选择权
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社交需求之外,最终是要实现自我的,这就是所谓对生活方式有选择权。
特别是在典型的中国社会中,什么时候以及是否结婚生子,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城市发展等问题,很多时候会受限于父母的要求。
而且父母的要求还往往难以拒绝,原因多半是依靠自己实现不了想要的东西。
90后创业者孙宇晨在接受吴晓波的一次采访中说道,他主张提倡30岁前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因为「父母给你钱,肯定伴随着他们对你的控制」。
再来一个灵魂拷问:「如果不考虑钱的因素,现在的工作是自己最想做的吗?」可能90%的人,都会回答不是。
可能他们最想做是:开咖啡店开烘焙坊,出国读设计读艺术,写书唱歌环球旅行。
然而有着各种各样梦想,想要尝试的人,往往都受限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梦想从未尝试,便石沉大海。
有些人选择把兴趣当成职业,但现实是残酷的,兴趣跟创业一样,都是烧钱的活儿。实现收支平衡已属不易,最后能够成名成功的,更是少数。
很多从本身做着跟兴趣八辈子不相关工作,或者行业毅然投身兴趣的人,除了被夸赞有勇气之外,被问到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你的生活怎么办?」
排除那些获得家里支持,又或者融资成功的少数人,如《出·路》中袁晗寒。
能够毫无顾忌地做自己兴趣的事情的人,部分是本身兴趣和工作已经高度结合,实现兴趣即收入。
但更多的是,有着能够抵抗投身兴趣不成功风险,同时有能够维持生活的被动收入,也就是财务自由的人。
Discovery探索频道栏目《极客职人》里面有一期介绍了星空摄影师——叶梓颐,她的作品登上过NASA每日一图,她原来是一个广告人,现在自由职业。
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路上,她遭到过家人的反对,也遭到到很多质疑。
短片里面有几句话非常真实但励志:
「在做一件父母可能不太认可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个世界太多可能性了,我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特别单一,最可怕的是说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纪录片《出·路》,小镇青年徐佳,成为千千万万的高考大军。
大学毕业、努力工作、在大城市立足买房、成家生子,像当年挤高考独木桥一样,挤进了中产阶级。
片中有个场景很唏嘘。
徐佳曾在朋友圈上说:「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学毕业前,他想进行一次西藏骑行,但拿不出往返4000多元的路费,到现在也没走成。
而袁晗寒无法理解徐佳为什么一直无法成行,「他可以先工作,再旅行,然后边旅行边工作」。
我们大部分人成长环境和路径就跟徐佳一样,有些梦想没有办法在十几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实现。
就跟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财务自由也一样,要趁年轻去追逐去实现。
很多梦想和兴趣,也只有年轻时没有顾忌和横冲直撞的热情才会去尝试,当有了家庭、琐碎生活、年纪渐长后,尝试另一种活法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所牵绊,从而不得不放弃。
看过一个投资人写的一段话:
「投资很多时候与人生相似,都需要一直面对不确定性。踏出的下一步是对还是错?是更好还是更糟?有时候你不亲自试过是不会知道的。说到底,我们自己的人生是很难从别人那里获得答案的。但财务自由的好处是,你有后悔的权利和能力。试过了,不喜欢,大不了再试试另一种活法而已。」
人的一生,不就在于体验和实现自我价值吗?
如果现在的努力奋斗能够为将来的不确定性带来保障,为生活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这种财务自由何乐而不为呢?
抠脚大汉:矫情而硬核的90后中年少女,前金融民工,现区块链创业公司运营,人生信条「永远追求爱与自由」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将我置顶或设成星标后,你可以到后台留言“资源”,送你100个自媒体写作投稿资源。
我写了很多的犀利时评和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犀利时评”、“毛泽东”可以获取文章)。
最新热文:
1.张小平离职背后,是一代人面临的梦想和焦虑
2.那个676分上清华没微信的少年,你真的什么都不用急
3.鲁迅离开课本,当年讨厌他的我开始有点怀念
4.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扫码关注我,
更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犀利时评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我还会写很多的成长干货和思维方法。
比如:《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超常人?》
也非常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格局”“跑步”“思想”可以获取文章)
希望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