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孙策:寻找年味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 姚景林 第1898期
寻找年味□ 孙 策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
如今,每逢过年,大家都感叹,年味淡了。可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常说现在天天都像是过年。到了春节,更是大鱼大肉大排场,大碟大碗大席面,浓甘厚味,脑满肠肥,按理说这年味应该是浓了,怎么反而感觉淡了呢?
回想小时候盼年的滋味,临近春节,就天天想、夜夜盼,抓心挠肝,天天瞅着日历,恨不得把日历纸快点撕到小年到除夕。那种盼年的滋味,如饥似渴,抓心挠肝。尝试在记忆深处,搜寻儿时的年味……鼻息中,舌尖上,似乎有了经年没有褪去的味道。鞭炮味
没有玩具和电脑游戏的时代,春节放鞭炮就是最大乐趣。鞭炮摊摆出来后,天天围着一群孩子,个个眼巴巴可怜兮兮。那段时间不敢淘气,看父母脸色好时苦苦央求,小年前,父母会开恩,买回二踢脚、长挂鞭、小洋鞭,要是有窜天猴,魔术弹就是天恩浩荡,可以向小伙伴炫耀了。除了长挂鞭三十整挂放,小鞭是舍不得的,一定要拆开来,一个一个单蹦。打开红包纸,拆下炮仗捻,小心翼翼分开每一个洋鞭,揣在兜里,点上一棵香,或者一支“金葫芦”烟,来到街路上,掏出一个,点着,扔出去,“砰”的一声脆响,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空气中散出火药的味道,伴着清厉的寒风,冬天也开始温暖起来。
烟火味
东北农村冬季取暖做饭,就靠玉米秸秆,家家有柴火垛,那时候天也是蓝的,没见什么雾霾污染,搞不懂现在的雾霾和农民烧秸秆到底有多大关系。两顿饭,一家家灶坑柴火彤彤,一座座村屯炊烟渺渺,人间的烟火气亲切感人。炉火通过烟道起到取暖的目的,火炕像西南山地居民的火塘,是家人团聚的地方。奶奶小脚,盘坐在炕上,一杆大烟袋,一个烟笸箩,一个小火盆,一个小炕桌。春节前,一家人开始剪窗花、包豆包、拌饺子馅,说家常,讲故事。我和弟弟在边上嬉闹。老太太偶尔给焖个小土豆,烤个干辣椒,烧个鸡蛋,吃的嘴牙子乌漆嘛,黑胡巴烂啃的烟火味唇齿留香。
猪肉味
农村家家养猪,过年卧猪,上供献祭,为清汤寡水的肚肠打牙祭,?出荤油吃到第二年青黄不接,实用而合理,不会出现非洲猪瘟和猪价飞上天。请来三五壮汉抓猪,请来师傅操刀,一座农家院鸡飞狗跳,喜庆热闹。灶火烧旺,大块猪肉,精细酸菜,红嫩血肠,热气腾腾,孩童们流着哈喇子,等着五花三层的肥膘肉出锅,就着用蒜缸捣烂的蒜泥,一口下去,鼓胀的腮帮,油渍麻花的嘴唇,肉吃满口那叫一个香。我最愿意吃的还是油梭子,也有叫油兹拉,南方叫油渣,猪下水板油?的干巴巴、油滋滋,脆润爽腻,解馋过瘾。
新衣味
东北孩子,天天在雪地冰面上,墙头树梢上,爬犁、冰猴、打铁罐头盒子,淘的汗湿衣背,棉衣不好清洗,炕头烘干再穿,衣袖就是鼻涕纸,真是五味杂陈。洗澡更是奢侈,记忆中夜晚躺下,奶奶把衣服拿过来,在棉衣棉裤缝隙中找到白胖虱子,在炕沿上用指甲挤压,一股血水喷溅,我们趴着看得津津有味。到春节,总要有一件新衣服。妈妈把我们按到热水盆里,洗头洗脸后,“埋汰猴,把衣服换了”,套头毛衣,卡其布外衣,抬起衣袖闻闻,新布料一股清新的味道,整个人感觉都是新的。过年那些天,不敢去上墙头爬雪堆了,跑出去玩儿都是规规矩矩,文文绉绉的,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墨香味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父一手好字,自家和乡亲求写春联,春节前买好红纸,一一裁好铺陈,一瓶浓墨倒于盘中,毛笔沾满,在纸上刷刷写来。为不同的人家赋予不同的书写内容,边写边告诉我和弟弟什么寓意,哪个是祈愿国泰民安,哪个祈福风调雨顺,哪个是求福家族兴旺,我和弟弟在桌边屏息仰视,把写好的小心翼翼拿起来,放到地上炕上晾干,墨香扑鼻。如今商品化市场上买到的金丝金鳞的印刷对联,不是自撰手写,一点没有文化感觉。到今天我坚持写字,应该是那时潜移默化入脑入心的影响。等三十晚上,礼俗高潮,请出家谱“供老祖宗”,摆上供品,点上香烛,与对联、福字、窗花、红灯笼,灯火通明,拜祭祖先,顶礼父母长辈,祝愿祈福,阖家欢乐,一座农家小院俨然就是一座殿堂,所有家国天下的教义和礼俗都蕴含其中,天地感应,人神互通,庄严神圣,至今想来,为之肃然。
还有很多年味,萦绕思绪之中,冰凉轧牙的冻梨冻柿子,清凉甘甜;荤油白糖黄米饭,软糯香甜;酸菜芯蘸干辣椒酱,酸爽辛辣;还有粘豆包、酒心糖、大白兔、糖葫芦……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的年味,留出空间让大家去念想吧。
如此想来,那时的年,单纯而美好,本真在,亲情在,风俗在,仪式在,年味是饥渴盼年的滋味,是陶醉美食的滋味,是亲情互动的滋味,是阖家幸福的滋味。虽然贫朴,却也纯情;虽是清欢,却是至味。所谓乡愁,不过如此。
如今生活好了,年味却淡了。如此看来,淡的不是物质,淡的是精神情感,淡的是文化传统,淡的是仪式礼俗。
春节是二十四节气首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年俗中蕴含着我们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欢天喜地”、“热火朝天”、“万家团圆”、“举国同庆”,数亿人不约而同的回乡,冬至开始,腊月到正月,每个日子都有寓意,除夕每个时辰都有仪式。请神入户,祭拜祖先,顶礼父母,压岁祈福,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门和顺、百业兴旺。这就是一次家国情怀的教育,是一堂传统思想文化课,是血脉传承和族群历史的精神洗礼,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如果一个春节,没有过出“敬天、祭祖、孝亲、教子、内省”的内涵,那岂不是辜负了祖先的加持和传统的承继。
如今可好,不守祖制,不尊仪轨,一顿酒肉年夜饭,一桌混乱麻将就将这民族最神圣的节日草草错过。特别是一台鸡肋春晚,一锅稀粥大杂烩,一些挠痒痒的小品充数,有几年竟好像都是为一个笑星过年一样,除了被全民吐槽几无意义,可见传统民俗的毁弃和沦丧。聚会酒局,神疲身累,节日综合症,真真是应了一句话“古人是过节,现代人是放假”,年味岂止是淡了,几乎没有了。
临近春节,追忆过往,与诸君共勉,找回年味,赋予意义,传承文明,从我做起。
作者简介
孙策(耕夫) 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主任 (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咱们村
2014年2月创刊咱们村 地球村 -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编辑 亚静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https://2434470285@qq.com咱们村传媒矩阵都市头条 今日头条 搜狐号 新浪微博白山湖 农户联盟 360图书馆
咱们村文化传媒
北京凡世信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 编:果丰(北京)? 副主编:叶庆生(厦门)
? 责 编:亚静(吉林)宋磊(桦甸)佟继梅(舒兰)
? 编 委:成员详见《投稿须知》
阅读原文:咱们村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