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的意思(过五关斩六将的拼音)

  过五关斩六将的意思

【拼音】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释义】
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
《三国演义》: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解释:关羽在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过五关斩六将背后的四百年恩怨

很多人读完三国之后都有这样的看法:整本三国演义,前半段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乱世英雄,后半段除了诸葛姜维等寥寥几人外,大体都是胸有城府的阴谋家。相比于看司马懿装乌龟的高平陵之变,还是看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群英会反间计这些桥段觉得更加刺激——哪怕这些桥段不是真实发生过的。而关羽的那次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一个孤胆英雄强势闯关的典范。
小时候读三国,特别喜欢过五关斩六将这一段。后来,突发奇想,想看一下这次闯关的路线图。在地图上一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我们先看一下书中对关羽行军路线的描述:关羽获悉刘备的行踪后,护送刘备家眷强行离开曹营,过东岭关杀孔秀;过洛阳城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杀卞喜;过荥阳杀王植;过滑州渡口杀秦琪。其中,东岭关在今河南禹州,东汉洛阳在今偃师,汜水关和古荥阳都位于今荥阳,汜水关是位于荥阳市区西北部的汜水镇。滑州在今安阳市滑县。
当我们在地图上把这几个地方标注一下,我们赫然发现,关羽的这次行军竟然绕了一个巨大的远路!
从地图上看,关羽原本可以从东岭关直接往东北方向走,经过开封(东汉时为兖州陈留),直抵滑州。这样的行军路线快捷很多。考虑到关羽此时的兵力极少,还要护送刘备家眷,显然,依靠快速行军,乘其不备闯过曹军地界,才是最佳选择。像这样绕个大圈,极有可能被围追堵截的曹军截杀。
那么,为啥关羽非要绕这个大圈子呢?是嫌这段旅程不够刺激?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后来,读了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我才恍然大悟。
《喻世明言》是著名的“三言二拍”之一。其中有一则,叫做《闹阴司司马貌断狱》。这则故事大致是这么说的:
汉灵帝时有个老愤青叫司马貌,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怼天怼地的。于是,玉帝把他的魂魄拉到地府,告诉他:you can you up,你觉得自己那么牛掰,不如你来替阎王把地府积压的几个案子给判了吧。这几个案子都是楚汉时期的大案:刘邦吕后屠杀忠臣、刘邦恩将仇报杀丁公、吕后杀戚氏、项羽乌江被分尸。最后这一条指的是垓下之战中,刘邦悬赏,杀死项羽的可封侯,于是项羽乌江自刎后,有五个汉军将士去争抢到了项羽的一部分尸身。司马貌果然厉害(会搞事情),问清楚各个被告原告的缘由后,做了判决:判刘邦为汉献帝,韩信为曹操(曹操先为汉相辅助献帝,后欺辱献帝以作前世报复)。判英布为孙权,彭越为刘备(被刘邦杀害的功臣各自分得大汉天下的一部分)。判项羽为关羽,樊哙为张飞,韩信昔日的谋臣蒯通为诸葛亮,刘邦昔日的大将纪信为赵云,辅助彭越。判萧何为杨修(以其聪明绝伦,但暗害韩信,此世由曹操报复杀之),判分尸项羽的五个汉将加上假向导为镇守五关的六位守将,被关羽斩杀作为报复,其中,杨喜被判为镇守汜水关的卞喜。
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原文,脑洞大开。
这五个汉将中,有一个值得说道说道。那就是杨喜。
杨喜在分得项羽尸体后,被封为赤泉侯,封地在弘农。虽然杨喜的爵位得来并不是太光彩,但毕竟为他的后人提供了一些便利。到了他的曾孙,这支扎根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渭南华阴市)的杨家出了个丞相,杨敞,于是“弘农杨氏”开始成为汉代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到了东汉,从杨震开始,直至杨彪,历经四代,每一代都当上了太尉,成为左右政局和清议的重要力量。《后汉书》对此评论为:“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顺便说一下,据说(仅仅是据说)开创隋朝的杨坚也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其实,弘农杨氏更应该被称为华阴杨氏,因为他们历代都是生活在华阴,只是大家叫习惯了弘农杨氏而已。
而到了杨彪的时候,他坚定地追随汉献帝,成为了汉献帝为数不多可以依靠的忠臣。杨彪有个儿子,就是杨修,在曹操帐下做主簿。
所以,这里就出现一个诡异的事情了:按照《喻世明言》里的说法,杨喜化身为了曹操的汜水关守将卞喜,而他的后人杨彪、杨修,正好也在曹操帐下;杨喜是汉初的开国功臣,而杨彪、杨修又是汉末的忠勇之臣。他们相见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有人要说了,即便他们有这样的恩怨,但对于卞喜来说,那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怎么会记得呢?
不急,我们再看回到杨喜那个时代。杨喜的父亲名叫杨硕,据《杨姓伯桥世系》记载,“杨硕字太初,亦号佳青,隐居不仕,洞习天文。”另据清代李榕的《华岳志》记载:“杨硕,晋叔向之后。祈盈之难,先人选居华山仙峪。”可以说,杨氏跟华阴是紧紧绑定了。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这位杨喜的父亲杨硕,在史料中是一位隐居华山、洞悉天文的神仙似的人物。据记载,杨硕生于战国末年,秦始皇五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到了刘邦率军进驻灞上的时候,他夜观星象,算准了刘邦可以夺得天下,于是带着几个儿子一起投奔刘邦,杨喜也在其中。
彼时的刘邦,实力远不如项羽,但杨硕却能从星象中看出谁是真龙,这说明杨硕已经达到神仙级别了。史料中只记载了杨硕被封为太史,并未记载他是怎么死的。这也很奇怪:太史也算是个重要职位了,负责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更何况,他的儿子杨喜位列西汉开国功臣。所以,史书为何对他的后来只字不提呢?
合理的推测是:杨硕既然可以算出真龙,自然也能算出刘邦打压功臣。所以他选择了回到华山仙峪继续隐居,同时利用他负责记载史事的便利,抹去了这一段经历。刘邦忙着整肃功臣们,对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回去以后干啥呢?想必是回到他的老本行,继续修仙了。
就这样,他在华阴故土,一边修仙,一边坐看子孙开枝散叶,发展成势力庞大的弘农杨氏。
四百年后,时间来到了东汉末年。杨硕看到了这样的景象:韩信名为刘邦的臣子,却牢牢把持政局;英布继承父兄的基业,坐镇江东;彭越如丧家之犬到处奔走,项羽、樊哙却追随其左右;蒯通还在躬耕于南阳;萧何成了他的后人,虽为韩信的臣属,却心向刘邦;而他的儿子杨喜,成为韩信手下一员大将。
作为大汉的开国之臣,杨硕还是忠于汉室的。这一点可以从弘农杨氏始终忠于汉室看出:哪怕汉室再衰微,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后人背叛。现在,既然汉献帝只是个傀儡,那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刘备了。但是,他必须告诉刘备这些前尘往事,否则,现在的刘备身上可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可能性。刘备依然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而诸葛亮还隐居在草庐之中,这二人如果没有连线,问鼎天下又从何谈起?
然而,此时的刘备还在河北,太过遥远了,何况刘备正在袁绍手下,贸然造访,反而可能引起袁绍猜疑。于是他通过华阴的杨氏后人联系到了身在许昌的杨修,此时的关羽与刘备失散,委身曹操帐下,正好也在许昌。他让杨修找机会告诉关羽,他有一桩四百年的机密,请关羽务必跟他见一面。
那么,他们在哪里见面呢?这个地方必须远离曹操的视线,也必须绝对隐蔽,毕竟事关天机。
他把目光投向了汜水关。镇守汜水关的卞喜是他的后人,所以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说服卞喜。而汜水关内有一座镇国寺,恰好是个密谈的好地方。
接下来的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关羽从杨修那儿打听到刘备的下落后,并没有沿着最短的路线行进,而是刻意绕了个大圈子,取道洛阳,进驻汜水关,再往河北进发。
秘密会见杨硕,就是关羽绕远路的原因。
杨硕不仅设计好与关羽见面,还要想办法保住他的儿子卞喜。卞喜跟杨喜一个德行,能力一般般,在这乱世之中很难混出头来,所以杨硕的想法是,卞喜的真实身份不能暴露,最好还要趁此机会从曹操帐下脱身。
于是,在汜水关镇国寺内,杨硕与卞喜一起演了一出戏:卞喜先在镇国寺内安排了几个刀斧手,杨硕则是化身为镇国寺的僧人普净,邀请关羽喝茶,随后把这四百年的机密告诉了关羽,让他想办法带着刘备前往襄阳,寻找他的命定之人诸葛亮——只有这样,刘备才有抗衡曹操的可能。在交代完毕后,卞喜大喊埋伏的刀斧手出来杀关羽,但这些刀斧手根本不是关羽的对手,被关羽轻松砍倒。卞喜装作不敌,夺路而逃,跑到了一处没有人的走廊,与关羽作别。关羽则抓起一具装扮成卞喜的尸体,告诉卞喜的手下卞喜已死。
这就解释了,为何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卞喜是唯一一个死的时候没有目击者的守将。
之后的卞喜不知所踪,想必是与杨硕一起归隐了。而关羽,则一路北上找到了刘备,劝说刘备从袁绍身边离开。别忘了,此时的袁绍如日中天,多少曹操帐下的文臣武将都在与他暗通款曲,唯独刘备选择出走,显然杨硕的话对刘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备离开袁绍后,投奔刘表,就是因为襄阳是刘表的领地。在那里,他可以寻访诸葛亮,找到他逆天改命的唯一希望。
此时的杨硕看不清谁才是真龙。刘邦、韩信、英布、彭越,这些人的化身之上,都笼罩着一层帝王之气。但是,他把赌注押在了刘备身上——这位四百年前的乱世枭雄,这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吗?
他不知道。他苍老而浑浊的双眼注视着关羽离去的背影,回忆着四百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镇国寺外,乌江之畔,呼啸的西风一样的凛冽,吹落了花儿,吹皱了江水。旌旗翻飞,英雄凋零。马蹄声渐渐飘远,天空又昏暗了下来。
于是,一桩四百年的恩怨拉开了它最终章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