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听过的人很多,看过原书的人少很多。这是莎士比亚的名剧。少年男女多知道是两个为爱而献身的恋人的悲剧,因此而广为流传。
莎翁的戏剧,要看对白,对白的想象极其丰富,对人性的看法极其深刻。比如借朱丽叶的口说,不要对着月亮发誓,月亮是多变的。估计,看了原文,恋人们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莎翁的戏剧,行文如诗,想象如海,引人深思。
莎翁的戏剧,情节离奇,悲不见血,葬入心灵。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因家族仇怨的命运而殉情死去。莎翁的许多戏剧,并不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但把他对人间舞台的观察融进戏文里。同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如此。
我想,后世广为流传的爱情范本,作者的本意可能并不是爱情,而是关于命运。莎翁的戏,六年级的小朋友能看明白吗?
我不肯定,但经典的力量在于你关注了,你会用时间去体味。
为了女儿写读后感,我告诉她:一写书的内容,二写作者想表达什么,三写你的观点。她说不知道怎么写,让我写个例子,点名写《罗密欧与朱丽叶》。
因此,我昨天再看了一遍,写下这块小石子。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非常感谢公司给的福利,踏上了观剧之路。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现场看过芭蕾舞,更别说当芭蕾舞配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噢!我的天,想想就很美妙。
此前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了解就像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提到这两者之一就会想起另一个,剧情虽然不一样,但是中心主旨却是一样的,歌颂美好的爱情。结局都是悲凉的,但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对好些,体现在:她们的爱情感动了双方的父母,最后化解仇恨,人生还是有希望的,牺牲是值得的。
在没有学习跳舞的时候,就很羡慕会跳舞的人,感觉会跳舞的人很厉害,怎么同样的手跟脚,人家随便摆摆就是那么的优雅;同样的身材同样的腰,人家怎么就扭得那么的柔美;同样是面孔,人家的神情怎么就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习舞蹈之后,更加喜欢和欣赏那些舞蹈家,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容易,把每个动作练到标准还远远不够,要练到极致加上融入丰富的情感,将整个舞台点燃烘托,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由内而外的欣赏,给你更加强烈的震撼,为什么我感触那么深,因为我在学舞蹈的时候吃过苦,再练习基本功的时候,每一次就像是要命一样的疼,单一个劈叉我练了半年多都下不去,有一两次被踩下去了,但是面部是狰狞的,因为极大的疼痛感很难让你保持着微笑。所以那些舞蹈家,在做高难度的动作时能保持微笑,还能自如的转换表情,跳舞的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舞蹈跟情感高度融合尽情表达,是真的厉害。所以这是不一样的艺术体验,相对于电影电视剧明星,我更喜爱舞台剧演员,会演会跳还会唱,演出真的纯靠实力,没有替身,现场表演。
再说说剧情,整场表演,跌宕起伏。
有嘈杂的斗争,当朱丽叶的堂哥遇上罗密欧和他的朋友们时,那是很强烈的斗争,音乐也是喧闹的,听着让人很浮躁,冲突很明显。
优美的旋律,当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的时候,那动人的旋律响起,朱丽叶与罗密欧,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简直就是天作之合,翩翩起舞,那也是动人心弦的,朱丽叶那么轻盈,罗密欧那么健壮,尽情舞动,配合得相当的默契。当被迫分开的时候,催人泪下,舞不成舞,那是两人的痛苦,也是观众的痛苦。彼此未见面时的思念,忧伤中带着甜,舞起来,不够尽情,但也不太悲,这舞仔细体验是有区别的。
有悲痛纠结,罗密欧被流放时,朱丽叶被迫要跟别人结婚,拿着从神父那里求来的药水。整个表演过程太震撼了,朱丽叶的纠结也是我们的纠结,纠结的这一段表演收获的掌声最强烈,太过真实,观众都被深深的触动到了。接下来就是剧情的高潮了,朱丽叶喝下了神父给的毒药。罗密欧回来了,抱着死去的朱丽叶痛苦的跳舞,这才是考验演员真实的功力,女子柔软得那么自然,男子拖着软绵绵的死者舞得那么的自然,这是很考验演技跟舞蹈功力,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虽然没有看过类似的演出,但是感觉我满身的艺术欣赏细胞都被激活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再从艺术中回归生活,我想生命诚可贵,但爱情价更高,能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值得献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