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的意思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的意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一、出处:
南北朝的乐府诗《木兰诗》。
二、所在选段原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译文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谁言将军百战死 不见壮士十年归
谁言将军百战死
不见壮士十年归
近日读了两篇关于军界的文章,一是刘亚洲先生的讲话,二是关于中印的。
刘亚洲先生,姑且称之为先生而不叫作将军,身份就不用介绍太多,但有一个背景需要介绍,他是李先念的女婿。他的讲话中有一句话,就是说,徐才厚在临终前说了两句话,一是说郭比他问题更多,二是说大军区级的领导中,只有刘源和他刘亚洲没送过钱。这两个人是都是前国家主席之子(女婿)。这些文字让人不寒而栗。
但读的第二篇文章,有点让人热血沸腾。这就是《林彪的复仇!》
林彪是死了,死于不见硝烟的战场。根据俄罗斯的解密档案,据说林彪的飞机是已经飞到俄罗斯赤塔又折返途中在温都尔汗坠落的。这些内容常人无法查证。如果是真,其中就有更多的东西耐人寻味。
读到《林彪的复仇!》一文,脑子里老是回响一句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不战死沙场算不上是将军,壮士不荣归故里算不上是胜利者。
1962中印战争,主帅是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张国华主要是前线攻击的指挥。对印反击战是建国以来对外的所有作战中最漂亮的一仗。
1962年中印边境关系紧张以后,当中央决定准备作战时,林彪主动请战,并在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战前准备(参战的部队大部分仍然是林彪的旧部——原第四野战军)。
作战初期,林彪以小部队出击,诱使印军以为我军失败,以胜利者的姿态长驱直入。包括中央都也误认为是我军失败,毛泽东曾接连7封电报,骂林彪有辱国格、丧失军威,一再电令林彪就地组织反击,不许再后撤一步。而林彪回电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继而命令部队且战且退。直至印军三个集团军纵深我国境内达70余公里。而这三个集团军中有在1840年随英军入侵北京、参加火烧圆明园的印军王牌部队,第一任军长正是尼赫鲁的心腹考尔将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声称要再次打进北京。
林彪在得知这支部队先行入境后,下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支部队给我从地球上抹掉”,“以雪百年国耻”。
战前动员也以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激励战士,使得我军将士对印军恨之入骨,总攻命令一下,我军犹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风捲残云一样打的印军毫无还手能力。
仅用了一个营的部队就把印军的三个集团军牢牢地封在了事先準备的口袋里。在不足三天的时间里就将这个王牌军连同其他入境的印军全部干净地消灭了,无一幸免。
经此一役,印军斗志几乎丧失贻尽,四散溃逃,我军长驱直入。战后世界军事家称之谓 “小刀切黄油的战争”。
由于交战地点是在崇山峻岭之间,双方的后勤补给都很困难。作战部队的给养都不能保障。加之部队推进速度太快。接受俘虏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问题。故我军几乎不接受俘虏;这也就是在国际上称此战役为屠杀性战役的原因,也是我国不愿意提及此次作战的根本原因。
战后,林彪在回到中央时汇报说:通过此战:其一,30年内印军不敢再挑衅。其二,我军无一人被俘。
物换星移,斯人已逝。谁言“将军百战死”?还有谁像林这样盖棺而没有定论? 中印纷争再起,但愿历史能给“壮士十年归”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