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乌云能掩日,阴霾过后是旖旎 ——读《家》有感家,

纵有乌云能掩日,阴霾过后是旖旎 ——读《家》有感家,

总能给我一种安稳,踏实的感觉。每个人努力一生,期待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小窝。家,是我们爱的港湾,受伤了可以有支持我们继续走下去;家,是春日里和煦的春风,抚平了我们内心的躁动。
一直都很想读一读巴金先生笔下的《家》,想读一读巴金是怎样描写那个时代的家。但是巴金笔下的家与之我们所认为的家是不一样的,他的《家》给人一种陌生感,恐惧感,压抑感。读完巴金的《家》,我受到深深的震撼,也感到了不少无奈。
《家》中的高觉新这个角色给我印象很深,他的人生充满着悲剧色彩。在《家》中,高觉新是“长房长孙”,这个身份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利益,反而成为一副最为沉重的枷锁。年少聪颖的他,却因为他是大哥,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承担起了自己那个年纪不该有的责任。他的命运由此一步步发生变化。最终,他成为了“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高觉新向往着爱情,憧憬着想和钱表妹度过余生,但他所顾忌的太多。他需要实现自己对父亲的承诺,照顾好弟弟,维持着这个家庭。因为承担的太多,背负着太多。他连自己的爱情都没有勇气去追求,更没有勇气去反抗父亲给他规定的人生。
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后,他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并且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儿子,他将自己所有的期待都寄予于他的儿子。
命运似乎总是特别的关注那些不幸之人。在瑞珏快要临产之际,却正好赶到办高老太爷的丧事,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读到这一段时,我感到愤恨和痛苦。我恨觉新和瑞珏只因一门之隔,而终身难见,那时的我比任何时候都痛恨那令人苦痛的封建习俗。我看到觉新在拼命的撞门,我听到瑞珏那痛苦的哭声。心中那激愤痛恨让我恨不得跳起来同那群迷信势力的老古董理论!愤恨之余,也为觉新的软弱无能而叹息,为当时封建社会整个的那种迷信氛围而惋惜。
高觉新的背后是整个高家大家族,人人都在背后看着他,却没有人能理解他。
与高觉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觉慧、觉民的激进和勇敢。在鸣凤的自杀,大哥的人生命运的影响下,觉慧毅然决然的拿起自己的武器与那个时代的封建社会反抗。当看到同社会的社员告诉觉慧心中的理想有望实现时,我是开心的;当看到觉慧在书房里彻夜忙碌着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时,我是欣慰的;当觉民与心爱的女子想要摆脱封建的束缚而努力的时候,我暗暗为他们加油!这才是新时代的曙光,是新中国的希望。
读完巴金先生的《家》,我对巴金先生增了一分敬畏与理解。巴金先生的《家》,是一个大家族,里面住了有新思想的一代年轻人,还有一群生活在腐朽黑暗的封建制度里的老思想的一代人。新思想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家里各型各色的故事。
“我们是青年,不是傀儡,我们是青年。”觉慧、觉民他们勇敢,用他们的热血鼓舞着我,激励着我。
在人生前进的路上,有太多的艰难险阻需要去克服,失败了不怕,就怕没有那份敢于去追逐的心。拥有一颗勇敢追逐的心,即使长路漫漫,也终会有化茧成蝶的那一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也许是巴金先生真正想让我们懂得的人生?“纵有乌云能掩日,阴霾过后是旖旎”啊!
(本文作者:吕莹 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