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孤独》读书分享)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在文学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发了阵阵阅读狂潮。 这本书聚焦欲望、权势、孤独以及爱情,通过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一个小镇的百年兴衰,讲述了全人类共同的故事,这也正是它能够被奉为世界殿堂级作品的原因,也是很多个国家的读者都喜欢它的原因。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寂寞偿还。

 

《百年孤独》读书分享
这次读书笔记我想分享的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他以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书写了孤独。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就如同人类的祖先一样团结众人在种种因素之下开辟出自己生活的一片小镇——马孔多,他曾经是那么的优秀。但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生活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科学违背家人和同他一起拼搏的同乡的人们的共同意愿向着自己的梦不停的追逐,最终也是在小镇人的极力反对之下他的道路停止了。
人们的劝解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民大众力量的体现,劳动群众永远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也正是在劳动群众的一再劝解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将自己的不切实际的科学放弃了。当然,人民群众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去改变他,他就如同一段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创造历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经历了自己的反抗,也保留了自己的倔强,也在向着自己所想前进,正是他的这种行为影响了人们的财富和正常的生活轨道,激起了人民的轻微反抗。但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在这个家族发生了,家族的第三代成员何塞·阿尔卡蒂奥在作为领袖之后并没有在战乱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反倒是以一个独裁者的姿态不停的压榨本已经生活困苦的马孔多民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何塞·阿尔卡蒂奥最终被处以枪决。人民群众是物质基础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百年孤独》中,最后马孔多的解放也正是人民大众反抗成功的体现。
个人是对历史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虽然在人民的集体反对中失败了,但是他在此之前是一名思想较为先进的领导人,因为有他才会有那么多的同乡与他一起去开辟出马孔多这个小镇,而且在初期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是一名十分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楷模。只是后来受到吉卜赛人那从远方带来的新鲜事物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本身的这种先进思想的作用下,他走上了并非一个普通民众无法理解的道路。他个人是较为伟大的,拓荒者的先驱。
而他的儿子,第二代的奥雷里亚诺参加了内战,当上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在医生这辈子最伟大的杰作之下,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上校是高傲的,他也是孤独的,为了战争活着,却也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想着自杀。杰出如他,明白这场战争是无意义的,于是思想先进的他选择了停止战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推动,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马孔多迎来盼望已久的和平和盛况。
而《百年孤独》这本书本身就是联系极强的书,看书时你感觉到书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这种独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孤独,身为作者的我们感觉他们家族的每个人都不应该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但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独有的孤独感让读者去坚信他们是同一家族的。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近亲结婚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家族的命运。第一代害怕生出像先辈那样的有尾巴的怪胎而拒绝同房的时候,这个家庭的孤独感就已经存在并必将蔓延。也正是这种孤独感的联系作为本源,家族人们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在匮乏的物质基础上,在对一个放大镜都好奇不已的小镇上,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领着他的后代去看一块冰时都能发出“我想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这样的场面”的感慨的家族中,如何去拜托这种孤独,这种在众人眼中的正常人拥有的孤独在没有物质的强有力支持下如何摆脱?家族后代的人也有过斗争,但是斗争的结果要不是死亡,要不是放弃。放弃的人又回到了这种孤独中,无尽的循环。在没有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意识的改变是难如登天。而家族的这种孤独也是他们物质的反映,正是家族的这种孤独,才能看到整个小镇的物质匮乏,只有依靠农耕没有任何的机械,没有有效的工具,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论的表述一样: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整个家族几乎有一半沦陷于乱伦关系,这种男性对母性的追求,不仅仅是暴露思想教育的缺乏,这也是家族众人没有在足够多的物质基础下产生的畸形心理,剩下的没有沦陷于乱伦的家族成员,要不在追逐名利,要不在追逐正义,要不在追逐金钱,当然,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于是去向这自己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努力。
家族的第四代阿尔卡蒂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后来,他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到大海,又通过电台宣布工人们暂时调到别处工作。阿尔卡蒂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老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阶级的斗争是残酷的,若你能走下来,那在一定程度上就算是胜利者。阿尔卡蒂奥第二是工人领袖,当他们以改革的形式去反抗压迫者的时候,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断激化的时候,改革的发生是必然。但是阿尔卡蒂奥第二在改革中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人民,放弃了现实,也放弃了反抗。那他的失败是必然,但是他的失败并没有白费,改革的最后还是成功的,在强有力的军队支持下,压迫最终不攻自破。
读到这里,不禁开始询问:百年孤独,究竟是孤独的人强大,还是强大的人孤独。
马尔克斯说: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面对寂寞唯一的出路。
所以,我害怕寂寞,却渴望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