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仙姑山

秋登仙姑山
————
□∕文:万华林

我2014年入住良塘新区,仙姑山近在咫尺,总想找个机会去,却一直未能成行。几天前几位诗友相约登仙姑山,名曰“赏秋雅聚”,正合心意,欣然应约前往。
仙姑山左邻修河之侧,右傍姜家渡大桥和大洋洲湿地公园。山口水与修河水两水交汇于她的正前方。
远眺仙姑山。
靠近姜家渡这边山麓洼地与河滩已被开发为休闲旅游观光和水上游乐项目。我们的车子开始跑过了头,其实就在桥边往右拐就有一条上山公路。
我们把车停在半山腰的萃味轩前的小广场上,再步行上岭。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整个山岭也就海拔几百米的样子,却因她自有一种仙风道骨的飘逸与神奇,给人以敬畏和遐思。

九时许,我们陆续赶到了萃味轩。大家兴致勃勃步行上山游览。喜欢拍照的也不时举起了相机、手机,留下珍贵的镜头。
路上大家还就名称问题起了一点争论:到底是叫仙姑山还是叫仙姑岭?岭与山有什么区别?
这里早先叫仙姑岭,后来才改叫仙姑山。地方上人大概认为叫山比叫岭更气派?
修水人眼中其实山与岭很难区分。但真要考究起来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山,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形成的有一定高度与坡度的高地;岭,两侧具有陡峭山坡,中间有明显的分水线且绵延较长的高地。
仙姑寺。
我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山顶。居高临下,修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往前看柯龙线像一条长龙穿过竹坪隧道逶迤而去,紫竹小区,鳞次节比整齐地排列在山下的南圳新区,依次过来是方兴未艾的黄田里新区,远处杭山巍峨,双井明月湾波光潋滟,一泓秀水沿江而下,穿过秋湖里大桥和宁红大桥而达马家洲。
仙姑山上远眺大洋洲。
良塘与南城新区,高楼林立,其中不时有绿柳烟树点缀,呈现的是一派现代都市气息。而更远处城北的老城区若隐若现。村社鼓乐阵阵,如闻仙乐。
我一直对仙姑山的来历颇为好奇。陈光文先生对民俗素有关注,据他介绍,因为一个民间传说。
据传隋炀帝时有姑嫂四人相邀出游,行至高石源两河交汇处的高岭上,饥渴不已。忽见一树蟠桃,果实红透,香味扑鼻。四人立刻上树摘桃,分食其果。
正吃着,太上老君驾祥云而至。说尔等既食蟠桃,便可长生不老,不如脱俗归仙,特赐“仙姑”名号,黄、何、罗、白是也,望尔等普度众生矣。
四人闻言惊异不已,赶紧朝空跪拜称谢。到唐时徐姓乡贤捐地,梁姓士绅出资建仙姑寺,以铭仙姑英名,此岭便以仙姑名之。
此外还有“打鼓岭”和“仙姑油盐井”的传说也引人入胜。
十一时许,我们步下山来,在萃味轩围桌而坐。吃着点心,谈诗论道,不一而足。
十二点多,十三位诗友在萃味轩用午膳。大家吃着可口的农家土菜,品尝陈年的美酒,相谈甚欢,久久不忍离去。
人生苦短,难得机缘投合相聚。感谢东道主,感谢仙姑山赏秋雅聚,给参加者留下美好隽永的回忆!
【古城旧梦】出品微信号:gcjm888888

万华林:男,字木华,网名侧耳倾听,修水县委宣传部干部、山谷诗社副社长,在《诗刊》《江西日报》《江西画报》《鸭绿江》《江西教育》《九江日报》《修水报》发表文艺作品多篇。
申 明:①作者发稿至《古城旧梦》,则视为授权让《古城旧梦》首发和原创,编辑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②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聊天群,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特别声明:需要投稿的,请加13879233191微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