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这本书看得我瑟瑟发抖

哈喽,我是阿猫。
今天推荐一本超棒的心理学书籍《对伪心理学说不》。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市面上充斥着伪心理学,利用心理学这个标签来“招摇撞骗”。
在你读任何一本心理学书籍之前,都应该要看看这一本书,对真正的心理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本书一开始就谈到了,心理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曾经听过有人会说这么一句话「这不科学」,来形容一些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
那到底什么才是科学呢?科学是针对可解决的、可明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例如记忆如何储存和恢复,这就是科学问题。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不属于科学问题。
但是当下我们认为很多不是科学的问题,随着理论和经验技术的进步也会变成可解的科学问题,例如几十年前,你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就不是科学问题,因为他不是实证可解的。
到了90年代,出现了基因技术,这个问题就变成可解的,这就科学了,你有方法可以证明是父母亲生的。
科学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但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培养科学素养,这样才可以活得「科学」,人生才会变得更好。
如果你不够科学,带来的后果就是容易被虚假的世界所迷惑。
例如我们常听到很有说服力的谚语「三思而后行」,但又有人说「该出手就出手」;有人说「欲速则不达」,又有人说「时不我待」;还有人说「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又有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到底怎么样的行为才是更好的选择。
真正的心理学就对人们有这样的帮助,很多事情在经过实证检验之后,会发现我们过去很多认可的文化信念是错误的。
我妈当时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叫我去打工,因为身边的同学也在打工,成年人普遍认为边打工边上学是有益处的,因为自己赚钱自己花、能吸收社会经验、能对社会产生价值等等。
而原来对于这个观念,发展心理学家已经对「打工对中学生行为、态度及学业成绩的影响」做了广泛的研究(Sternberg, Brown, & Dornbusch, 1996)。
最后结果得出,中学生打工所赚到的钱极少量能帮助家庭开支或继续学习,并且绝大多数收入都是花在了炫富或满足电视广告制造出的“需求”上。
提早打工也会对学生的教育及教育经验造成损害,工作经验还会使青少年更加玩世不恭,不尊重工作以及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
而我们过去所认为的「青少年做兼职」是有益的,纯粹属于民间传说,因为他们能够使我们感觉良好,也让习俗变得合理,但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所以,当长辈向你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你不应该选择麻木相信,尽管他们经验丰富,但也许是「充满错误的丰富经验」。
毕竟人都是喜欢找借口的动物,就算走上错误的道路,也有办法使他变得合理化,并且为了保留尊严,也让自己的下一代遵循同样的道路。
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去探索真正有用的建议,你会发现原来很多我们现在遇到的难题,早就有某位科学家帮助我们给出一个有事实依据的答案。
固然他们不一定是对的,但比起随口一说的建议会更合理更可信,就好比「中学生要不要做兼职」,你要相信发展心理学还是身边的普通人,答案留给你自己,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再譬如一些传统所认为正确的,而科学验证出是错误的观念:
传统认为:读书好的孩子不擅长交际和体育。
而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和追求学术成就者与不读书者相比,有着更强健的体魄,而且更常参与社交活动。(Gage&Berliner, 1984, pp. 18-19; Zill&Winglee, 1990)
以上这一特征刚好在我身上验证了,当时我学渣一枚,不爱思考,也不善于社交,反而是读书多了,成绩好了,变得自信了,才变得喜欢社交,因为社交本身就能够在他人身上学习。
无可否认,今天我们所认为“对的”科学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可能在某一天被打破。
但我们要记住的是,我们相信的不是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结论,否则也只是迷信科学。
我们相信的是科学中的方法论,他可以让我们发现规律去认识自己,继而利用规律去改变自己。
现在每当我遇到问题,我都会先思考一下这个能不能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如果没有,我就按照杨振宁先生所说:
科学解决了世界上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去请教哲学吧,而哲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去请教宗教吧!
爆款文章:
这个思维导图,我最最最舍不得分享
强烈推荐这款超级好用的App
年轻人如何在独居时有效地保持自律?
《圆桌派》| 9.2:我最爱看的综艺更新了!
微信这个功能,多希望你早点知道,越早越好!

每天早上在群内分享一本书,详细可以点击“9月书单 | 优质&高分书籍分享群”。
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阿猫写的文章,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每天都会在星球内分享平时只记录在个人日记里的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加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