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英雄的人选择摧毁,真正的英雄选择守护

昨天有人问我会不会写一写《长安十二时辰》?我说应该不会了,从电视作品的角度,我觉得故事讲的不是很完美。今早起床又看到骇人新闻,感叹近来人间混乱无数,难免伤怀。联想到电视剧里那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长安,又萌生一些话想要讲。
《长安十二时辰》讲了一个漫长的二十四小时。上元节前夕,死牢里的囚犯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司辰李必一起破除长安的隐患。案子越往后查越艰难,本以为是首要目标的狼卫实则只是障眼法,一层一层牵扯到党羽之争以及更大的恐怖主义。
剧情过半,故事渐渐明了,头号反面人物龙波其实是张小敬的老战友,第八团曾经“九死无悔”的患难之交。多年前,他们在边境御敌,虽迟迟未等到朝廷的救援,但“不退”二字铭记于心,以寡敌众,为了守护这座可爱的城市洒下热血。
多年后再次遇到已是敌人,因为各自有自己心中坚持的“正义”--一个选择守护长安,守护他认为最珍贵的琐碎幸福的烟火气;一个选择摧毁长安,因为满眼尽是黑暗,便想以“救世主”的身份解救天下。
张小敬问这帮作乱之人:你们置百姓于何地?他们的性命就无关紧要吗?
对方轻蔑回答:你只看得到眼前,我们要推翻一个旧的长安,想的是千秋万代。
--似乎所有发起战争者的逻辑都正如此?
为了某种“正义”的呐喊,不惜毁灭现在的和平美好。万千普通人成为牺牲品,只为建立他们自己主张的新体系。
为了我的信仰,摧毁你们所有人的信仰。
为了我的自由,禁锢其他人的自由。
为了我的秩序,扰乱别人遵循的秩序。
有人说,张小敬和龙波好像是硬币的两面,似乎都是心存善良与正义的人,却走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
而我却觉得,他们有着两双不同的眼睛。
那些自以为是“英雄”的人因为看见了黑暗,于是选择摧毁,却未考虑摧毁过后该如何重建。他们并不关心摧毁只会带来更大的劫难,用正义的光环抹平自身的罪孽。
而饱经沧桑的张小敬,看不见黑暗吗?他的人生仕途受尽委屈,一直在黑暗的漩涡之中,但每每看到长安百姓们都乐呵呵的,就觉得自己没白忙活。烽燧堡一战,苦难至极,他就一直听队长老闻讲那些关于幸福长安的故事,怀着这样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去战斗。
总是邋里邋遢的张小敬讲:“因为选择看美的东西”,因此眼睛总是亮亮的。他是个可怜人,但因为坚守的东西简单美好,又是个很幸运的好人。
我想,真正的英雄,不正是应该守护心爱的城市最琐碎细微又平凡的幸福?
最后一节,长安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万物舒展。大仙灯和烟火落幕,一切归于平静,共同经历过生死保护了长安的人们彼此道别,不知未来是否再有交集,但曾经相互交辉的光亮不会黯淡下去,光明总会战胜黑暗。
彼时长安,一如现在最美好的那些城市,包容四方,融合天下文化的精髓,汇集了无数人的梦想。
当然时代不同,境遇也不尽相同。
我有自身眼界的局限性,身处如今的时代当中,不知从何解释许许多多的大事件。
我只知作为一个普通人,心向美好,守护美好,让自己向上向前,总是没错的。“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当一个人选择破坏与伤害无辜,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是狭隘而自私的。
想到《长安》的结尾,何老送给学生李必的那句话:
“无论这一生境遇如何,心中不可蒙尘。”
也想送给自己。
八月读书笔记 | 摆脱“中年油腻”,就读少年之书手把手教学 | 夏日里的手残党如何折腾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