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记忆:再会饼店再会巷

上图为”再会“糖果饼店的饼干模型。
1月16日,“再会”故事讲述者徐生荣于当天下午三点多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五岁,鹭客社决定重发欧阳鹭英此文,以纪念之。—— 林鸿东
到鼓浪屿旅游的游客在离开鼓浪屿时都不忘带点岛上的特产,这特产里面一定少不了“鼓浪屿馅饼”。
很少人知道,在解放前的岛上曾经有一家饼店,不叫庄记也不叫陈记,而是叫“再会糖果饼店”,老板娘叫余玉贵,是位华侨,她的先生姓徐,在创办饼店不久老板就去世了,饼店就由徐老板的太太余玉贵管理,侄儿徐瑞源负责经营。,余玉贵因为体型较胖,体重曾达到二百八十斤,大家都称她“阿肥再会”而她对于人们赋予她的外号,一笑置之,没有一丝嗔怒,反而笑嘻嘻的回应,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她真实姓名,都叫她“再会”。“再会”的闽南话又与“菜花”谐音。
“再会糖果饼店”地址几次搬迁,最早在市场路“屿光戏院”对面,最后在泉州路口。饼店经营的产品有:糖果,饼干,鱼皮花生。一到夏天,“再会糖果饼店”也经销解暑产品,刨冰和酸梅汤,那台刨冰机还是产于德国,是“再会”到国外旅游时带回的舶来品。软糖和酸梅汤最受岛上居民喜欢,带有花纹的夹心饼干和广东水晶饼让全岛的小孩嘴馋。鼓浪屿居民相互馈赠的上选礼品就是再会糖饼店出售的食品。
余玉贵一家全家福
“再会”为人乐观,人缘也极好。她随身的小坤包里常常备有零食,糖果或饼干,遇到小孩都会掏出几个分给孩子吃。常常有买不起饼干的孩子们围着柜台前转,“再会”会从店里拿出一些糖果或饼干散发给孩子们。
她常常呼朋唤友到家里喝茶吃点心,玩纸牌,如果输了牌局她就会借故留客人吃饭。她信奉基督教,一到星期天她会打扮整齐到教堂做礼拜,一到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教堂就让“再会”扮演圣诞老人,而她口袋里的糖果就是自“再会糖果饼店”的奉献。
一九五六年,全国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再会糖果饼店”也被公私合营了,“再会”与侄子徐瑞源都被安排到鼓浪屿糖烟酒副食品食公司上班,直到退休。
余玉贵育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徐信德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大女儿徐淑智后来在厦门食品公司当科长,其它子女都另有建树,小女徐淑慧在华侨幼儿园当园长,小女婿是转业军医,在厦门中医院工作。大女婿杜金荣曾经是厦门市工商联秘书长。小儿子徐信道在杏林一所中学当教师。
据徐瑞源的儿子徐生荣回忆说:奶奶平常最爱吃肥肉,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孩子们要起早摸黑赶到市场排队等着买肥肉。“再会”的小女婿是医生,深谙肥胖的后患,他曾经拿一些降血脂的药送给丈母娘服用,吃药之后老人腹泻多次,就再也不配合治疗,还把女婿臭骂一通,女媳被她责怪之后从此不敢再提减肥的建议。
第一排右二为余玉贵
徐生荣说:奶奶还常常带着孙子到厦门做三轮车游街。有一次,奶奶从座位上起来时差点把三轮车掀翻了,不仅这样,她坐公交车时,也是将车上座位塞满了,一到下车时因起不来常常引起大家哄笑。生荣说:我小时候就不许人家嘲笑我奶奶,有人说,二中初中部门口那条小巷最窄之处有个凹陷,是因为“肥再会”从那里经过,把墙挤凹了,那条巷子也被人们称为“再会巷”,我听了之后就想跟人家抡拳头。

再会巷
“再会”终身都喜穿旗袍,常年穿着颜色不一的长衫,最喜爱的就是天蓝色棉布旗袍,她所需的尺寸往往要花去全家人一半的布票供应。由于她朋友多,常常会有朋友把用不完的布票或肉票送上门给她用。“我奶奶的长衫要是展开一凉,整个阳台的阳光就全挡住了”。徐生荣说:她的长衫一展开就像在凉床单那样,每根竹竿只够穿一件长衫。
一九七二年夏季的一个早晨,平常准点起床的“再会”再也没有醒来,她在夜间突发脑溢血被上帝悄悄接到天国。
如今的鼓浪屿岛上,买馅饼的,买饮料的沿街铺开,而曾经让岛民嘴馋的“再会糖果饼店”已经被后人遗忘了。
欧阳鹭英写于2016年8月30日

作者简介:欧阳鹭英,女,鼓浪屿人,画师,曾与人合作纪实文学《用爱等一生》。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