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半书房教师专栏 | 栗会萍:《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上学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捧着厚厚的外国名著,我就有点儿纳闷,那么难记的名字,那么难懂的内容,怎么能看得下去呢?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出现了一些外国名著的片段。每当遇到这样的文章,我都要费尽心思先去记文章中的人名,实在是太难记了。

让我改变此印象的是一句话。我常从一些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哈姆雷特有了比较强的好奇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疫情期间,我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哈姆雷特》这本书。不喜欢外国名著的我捧起了这本书,下定决心要把它读完,了解一下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因为人物不熟悉,而且人物也很多,我有些看不明白其中的关系。后来耐着性子看着,慢慢地也搞清楚其中的人物关系了,就坚持看到了最后。《哈姆雷特》算是我第一本看的外国剧本,读起来内容很明了,人物之间的对话等等也比较容易理解。

剧本主要写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外地读书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不久后,叔父登基并与哈姆雷特的母亲结婚,他对此充满疑惑和不满。有一天晚上,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新国王害死,并要求哈姆雷特给他报仇。哈姆雷特通过装疯卖傻证实了叔父谋害父亲的事实,他对这一事实充满愤怒和不满,开始了对叔父的复仇计划。在这次复仇中,他杀死了很多罪有应得的人,但也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令他痛苦不已。

哈姆雷特因为现实的残酷改变了许多,在磨练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他变得坚定,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但最后他还是为了正义牺牲了。他死得伟大,同时又令人惋惜。

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认为是新国王的波洛涅斯。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的表现,让我们打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

在我的心中,哈姆雷特的命运很悲惨,但他勇敢地奋起反抗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上。在命运面前,我们要勇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向命运低头,都要顽强地奋斗,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走向成功之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哈姆雷特》是一部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到今天还在散发出它所特有的馨香。朋友们,捧起这本书吧,感受你心中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吧!

作者简介:

栗会萍,长葛市第一小学语文老师,用真心、爱心、耐心、诚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立足三尺讲台,培育桃李芬芳。

文稿 |栗会萍

编辑|姚鹏远

审核 | 杨会霞

1

哈姆雷特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