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邓颖专栏】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蚌埠铁路中学 邓颖

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
在安徽省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越来越受青睐。面对这种看似陌生的形式,不少考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实际上,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文体进行写作。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
1. 命题材料的多样性。2020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
2. 引导语的自由性。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
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时离题、偏题。
3. 写作要求的宽泛性。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4.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这就加强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思维过程,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还可以考查考生提炼话题的能力。这几种形式的材料都呈现出文字短小、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等共性,是中考作文常见考查形式,也是中考作文逐渐接轨高考作文趋势的体现。

二、审题立意技法

1.抓关键词句
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是最重要的写作参考依据,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词句,特别是对于材料比较长的文章来说,准确抓住重点词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可以给语句编号,或者边读边勾画,这样能准确把握重点,不至被自己的感觉带偏。以202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为例: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则材料出现若干形容词,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分析,看出词语两两相对,且从生活逻辑上来看是互为反面,美丽——健康,伟大——庄严,完满——努力,永恒——真诚,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对立性词语。审题时要把重点放在材料所显现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词语上,“健康”“庄严”“努力”“真诚”,选取亲身经历的鲜活的素材,就能写出不偏离题旨的作文。
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意义不是一望即知,尤其是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词句。以某地作文题目为例,材料为:
请根据对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诗“世界以痛为我,要我报之以歌”的理解与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泰戈尔的这首诗令人眼前一亮,但其中隐含的深意需要进一步挖掘。这类题目对学生的文学积累和语文素养都提出了要求,往往借助曲笔和隐喻来传递信息。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痛”和“歌”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将这类颇具文学性的比喻具体还原为比喻的本体。痛,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歌,比喻积极乐观阳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只有在还原比喻、祛除遮蔽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探究分析,并将诗歌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直击材料的核心。
因此在材料作文审题中,还应在祛除文本修辞外衣的基础上,还原材料中各种隐喻背后的含义。
2.挖隐含信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还要能够深度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有一些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关键词句,而是通过诗歌或故事的形式,委婉隐晦地表达主旨,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提取。例如: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回答说,向人间波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你日复一日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在夏天尽情歌唱,你遗憾吗?蝉说,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活着的义务。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你快乐吗?小溪回答说,奔向大海成就浩瀚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文字较长,分析难度比较大,关键在于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概括出主旨。可以分析玫瑰、蝉、小溪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主体,从它们的回答中,概括出命题者所要传达的题旨。这些隐含的信息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内容所在,考试一定要精读材料,进行提取和概括。
3.题在材料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稳妥的,一般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文章标题不会出现跑题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比如2019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个材料有三个句子,内容比较长,依次对应学习之乐,尽责之乐,克服困难之乐,我们可以提取出里面的关键词,就是“乐”。顺应材料和引导语的指引,不难分析出,“乐”不是单纯的感官之娱,而是建立在行动层面的富有意义的快乐,所以作文题目可以是含有“乐”的词语或短语。从材料中提取文章标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标题具体化,比如同样面对这个材料,如果把题目命名为“快乐”,那么在写的时候就会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主题不明,缺乏新意。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常陷入迷惑和自我怀疑。其实,一次审题就是一次心灵的遇见和发现,审题不仅仅激发阅读时的感悟,更是对思维的梳理和加工,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清晰有序地梳理材料,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接下来的立意和行文便会水到渠成。

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由故事看出薛谭能“知错则改”,虚心求教,同时说明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的道理。
据此得出参考立意: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虚心使人进步。3.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等。
 
2.河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立意指津】根据材料一的“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和材料二的“学而时习之”可知,两则材料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可以写在学习上,因为自己一次次地复习巩固,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以写自己参加某项比赛,因为自己一遍遍地练习强化,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技能,因为自己不厌其烦的练习巩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最终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
 
3. 湖北武汉专用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必刷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懂自己,发现独特的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坦然走过生命中的风风雨雨。
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和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立意指津】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可以提炼出主旨:人要读懂自己。所谓读懂,就是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就表明了读懂自己的重要。
 
4.湖北武汉专用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必刷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这段歌词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立意指津】这是一篇以流行歌曲为启发点的材料作文,写作之前要弄清“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的含义。“苟且”代表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无奈和妥协,“诗”——人生的情趣、情怀,“远方”——心中的梦想。
“不止”,即不仅仅,它没有否定任何人的“苟且”,但更强调了人生不能忘记美好的向往、内心的憧憬,保持心灵的充盈。
据此分析,参考立意有:①人应该追求更高、更好、更美的远方;②保持心灵的温润,做积极的人。 

 
作者简介

邓颖,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心理咨询师三级,曾获蚌埠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致力于名师课例研究和中考作文研究。

 
声明:语文湿地公众号每份资料都启用了原创版权保护,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个人简介和首发公众号“语文湿地”。禁止任何转载、抄袭及不经许可用做商业用途的行为,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https://appoyfnyy106277.h5.xiaoeknow.com/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