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句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大意就是,孔子自己说,我十五岁决定发奋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呢,就不被外界所困扰,对很多事情开始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命;六十岁的时候,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当然,有学者认为,“耳顺”应该是“圣顺”,古代在传抄的时候,抄错了。我曾经对此题有过解答,此处从略);七十岁的时候,能够从心所欲,但不破坏规矩。
孔子所谓「天命」,指的是客观的限制,是人力所无可奈何者。「不惑」之前的工夫境界,都在自我精神意志的培养上,「知天命」则转向客观世界的体认。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伯牛这样的人不应该有此疾,而竟有此疾。在道义层面的「不应该」与事实层面的「是」发生了矛盾,孔子把这无可奈何之事归之于命。这是人力无可奈何者。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道是「应该」行的,道之行才合乎义。但无论道行还是道废,都受客观限制。这种限制是命,非人力可为。既不是孔子所能决定,也不会受到公伯寮所影响。人事已尽,还不得成功,这便是命。
既然成败都是命,那还要人的努力做什么呢?孔子提出他的天命观,恰恰是为了凸显人力。道之行或不行,是现实的成败问题,这是非人力可为的。但道「应行」却是价值问题,这是人可以主宰的。事实层面的「命」与价值层面的「义」就此分判。我们所做所为,不是为了事实层面的成败,而是在价值层面「应该」。
有人对此不理解,从事实成败的角度认为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此孔子也有回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之不行,孔子是已经知道了的,但他之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为了成败,而是「行其义」。
「知天命」就是知道一事之成败受客观限制,非人力可为。既不是你努力就能控制,也不是谁的阻碍就能限制的。「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之所以能「不怨天。不尤人」,就是因为「知天命」,知道客观限制非人力可为,故不在成败问题上而有怨怼。「知天命」是把注意力从事实的成败转向价值的应该。即使知道不行,也应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要「行其义」。
另一方面,「知天命」意味着「尽人事」。因为命既为人力所无可奈何者,那么不尽人事,怎么可能看到人力无可奈何者呢。人力不尽,如可知道无可奈何?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力尽然后知天命。
关于命对人力的限制。有的观点认为命不可违,但这命是一有人格色彩的超越主宰,是神的决定。人间道德是神的旨意,人的追求是超越而进到神的领域。一般有神论的宗教大抵如此。
有的观点人为,命不可违。但命不是一个有人格的超越主宰,而是自然规律。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必然。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自然主义与此类似。
有的观点认为命所决定之领域就事现实世界,人力在其中毫无作为。人应该了解到现实世界的荒谬性,而进到某种精神境界中。道家及佛家对现世界的否定和超越与之类似。
孔子所谓命,也指客观世界的限制。不同的是,孔子并不设置一个超越的人格主宰——神,不追求向神的超越。也不会超越现世而追求一种精神超脱。个人的精神就在这受限制的现实中显示出他的「义」来。在不受人力控制的命中建立人的价值秩序。
对“天命”的解释历朝历代都不一样,但我同意孔子十世孙的解释
不过,今天我只来说一下“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
什么是“天命”?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天命,有迷信的成分,就是上天给你安排的人生道路。
其实,并不是这样。
最早对这句话进行注释的是,孔子第十代孙子孔安国,说“知天命”为“知天命之始终”。南朝儒家学者皇侃说,“始终”是“分限所在也”。
意思就是,知天命就是指你知道人生的穷困和厄运,坦然而承受。
我认为,孔安国和皇侃的解释,或许是最符合孔子个人心境的。
为什么?因为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自己的晚年了。
我们知道,孔子五十岁左右的时候,正是从做鲁国高官大司寇到被罢黜,周游列国而不被理解,最穷苦的时候。
此后,孔子的儒家思想再也没有被各国所接受。
我相信,到了晚年时期,孔子回顾自己的后半生,或许会有遗憾,遗憾自己的思想没有被世人接受。孔子当然不知道自己死后,会影响中国文化和政治两千年。
因此,他那个时候,或许觉得,自己一生不得志,也许就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释吧。
后代学者的解释:其实都是“六经注我”,拿《论语》阐发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后代的儒家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就越来越远,变成了“六经注我”。大家都是通过解释这句话,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比如,玄学的学者孙绰就说,“大易之数五十,天地万物之理究矣。”意思是,《周易》用五十囊括天地万物,所以人到五十,就如同你了解了天地万物,所以你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奥妙。
还有宋代学者,比如李翱就说“天命之谓‘性’。”意思是,所谓天命,是人的本性。本性呢又和天理想通,所以你修性,就能达到天理。
要知道,在孔子时代,孔子几乎就不谈“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宋代儒家学者才讨论的。
朱熹在《论语集解》中说: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意思是,天命,是天道流行之后赋予事物的,事物本身的道理。朱熹一生强调天道,道统,所以才有此说。
其实,在《论语》中,孔子还有两处提到天命,一处是《季氏》,里面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还有一处是: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其实我们看这两处的“天命”意思,也是说君子要知道上天带给你的苦厄和灾难。
因为只有这么解释,才能解释得通。否则,如果按照我们一般的解释,天命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君子又为什么要害怕呢?
所以,我同意孔安国和皇侃的解释。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