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湿疹如何处理(婴儿湿疹这四大误区,你可千万别踩坑)

近期当地卫健委就「大头娃娃」婴儿面霜事件发布官方通报称涉事面霜确违规添加激素,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对相关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那么对于婴儿湿疹应如何治疗呢?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湿疹是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被滥用的诊断,很多原因引起的皮肤病变,都可能被误诊为湿疹。
湿疹的分型
湿疹是一种瘙痒明显甚至剧烈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炎。湿疹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损害皮肤结构,影响皮肤健康,严重降低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湿疹又称特应性皮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皮肤屏障受损和过敏等。根据临床表现,婴儿湿疹主要有两种类型,渗出型和干燥型。
渗出型湿疹:主要是患儿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渗出液干燥后会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结痂物,往往会伴随出现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图源:网页? 渗出型湿疹
干燥型湿疹:主要是患儿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淡红色暗斑,患儿皮肤表面干燥,无明显渗出液体,患儿皮肤表面会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
图源:网页? 干燥型湿疹
湿疹常见治疗误区
误区 1:停止母乳喂养
错,母乳是婴儿天然的低敏食物,其中的大分子抗原较少,并且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不仅可以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素,而且母乳中的 w-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发生 IgE 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因此对于湿疹的孩子,提倡母乳喂养,而不是停止母乳喂养。
误区 2:湿疹需要保持皮肤干燥
错,50% 以上患儿的湿疹会随着年龄增长自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湿疹是由于皮肤过于潮湿引起的皮肤局部病变。恰恰相反,湿疹是由于皮肤屏障被破坏,经皮肤水分丢失增加,从而产生「炎症」等一系列改变。
湿疹不是「湿」,而是因为「干」。所以对于湿疹,保湿才是关键。
误区 3:湿疹千万不能使用激素
错,临床中针对湿疹的治疗都是合理选用外用激素类,也是复发性湿疹、持续性湿疹的首选治疗方法。
(1)在儿童用药上,2014 年美国特应性皮炎(AAD)指南中指出:即使是儿童,在严重的急性发作期,也要短期内使用中到高效的外用激素类药物快速缓解病情;
(2)2016 年日本特应性皮炎(JDA)指南中指出:建议即使发生严重或中度皮损,特应性皮炎患儿也应使用比常规效价低一级的糖皮质激素,只有在疗效不佳时才向上调整激素效力直到控制病情;
(3)2018 年欧洲指南强调不推荐超强效激素用于特应性皮炎治疗,尤其是儿童;
(4)中国指南建议儿童患者尽量使用中弱效激素。
误区 4:益生菌可以治疗湿疹
错,近年来,不断有学者研究认为,肠道免疫紊乱是湿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因素,也有一些已经发表的临床证据显示,益生菌可以减轻湿疹症状。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肠道菌群的形成主要发生于婴儿早期,受分娩和喂养方式影响最大,肠道菌群一旦形成,很难再通过外源性干预改变,各国指南中并未提及或提倡益生菌用于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
因此,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益生菌不应该作为湿疹治疗的常规推荐。
湿疹的护理要点
1. 渗出型湿疹
瘙痒、破溃、渗出等是其主要症状,常以减少渗出及防止感染为主要目的。
(1)皮肤渗出较多,或皮肤明显红肿,有糜烂或者溃疡时,宜采用湿敷,常用 0.9% 生理盐水;
(2)有继发感染迹象时可使用外用抗生素制剂,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
(3)湿性皮损虽然可通过湿敷来抑制炎症、清除结痂和血清,但过度湿敷会导致严重皮肤干燥、皲裂更严重。临床中,一旦渗出型湿疹的渗出得到控制后,应立即停止湿敷,并使用润肤霜来保持皮肤脂质。
2. 干燥型湿疹
皮肤瘙痒、持续、泛发的糠状鳞屑等是其主要症状,因其皮肤角质屏障功能受损,主要依靠「保湿」来达到干燥型湿疹的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湿疹的治疗
1. 基础治疗

图片
表 1 湿疹基础治疗
2. 药物治疗
(1)必要时外用糖皮质激素。
(2)在急性发作期,JDA 指南、中国指南、欧洲指南均建议先用糖皮质激素控制住急性症状后再使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注:他克莫司一般建议用于 2 岁以上的儿童)。
(3)如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酌情使用抗组胺药物。
(4)1~2 岁幼儿应用氯雷他定糖浆,> 6 个月婴儿使用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是安全的。< 6 个月婴儿则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故酌情使用。
注: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0.35 mg/kg/d,分 3~4 次)或苯海拉明(2~4 mg/kg/d,分 3~4 次)说明书中无年龄限定,充分评估风险后可用于儿童,但应注意不良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抗组胺药物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