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微博(李立群:语言美学几乎走到尽头)

李立群微博:https://www.weibo.com/u/2103050415
李立群:语言美学几乎走到尽头
10月下旬,戏剧节期间的乌镇,大街小巷里来来往往着不少名人明星,常能听见他们就某部剧目,或是戏剧现状侃侃而谈。非常幸运,我们约访到了在今年戏剧节期间,说得最犀利,也最中肯的李立群老师。在采访中,他不止评戏,也说起自己的戏剧观。
回归舞台:曾演过上千场戏
大陆很多观众了解李立群是通过影视剧,他演过太多故事,诠释角色入木三分。《温州一家人》里的周万顺、《半生缘》里的祝鸿才、《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以及《小鱼儿与花无缺》里的李大嘴等,大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李立群在《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饰演东海龙王
多年来,在荧幕前,李立群主演了数千集电视剧。而荧屏之外,李立群其实也演过一千多场舞台剧,是一位真正的老戏骨。
说到他和戏剧的渊源,要追溯到32年前。
▲李国修、赖声川、李立群合影
1984年,他与赖声川、李国修合作成立了如今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的表演工作坊,接着相继主演了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和《暗恋桃花源》等作品。随后因为创作理念方面的分歧,李立群离开了工作坊,转至大陆影视圈发展。
▲李立群饰演《暗恋桃花源》中的老陶(现何炅饰演)
2014年,已经阔别舞台多年的李立群,接到了来自赖声川的电话,邀请他出演话剧《冬之旅》,赖导一句“我们都老了”,最终促成了别后经年的合作。而此后,减少了影视拍摄量的他,再次开始了和戏剧的“热恋”。
▲ 李立群饰演《冬之旅》中的陈其骧
2014年,正在剧组拍戏的李立群,临时被赖声川拉到乌镇看了两天戏,他和戏剧节的缘分就此结下。到今年,乌镇戏剧节已经办了四届,是每年国内戏剧圈的一个大事儿。而成为了艺委会成员的李立群,也特意腾出了近十天的时间,全程呆在乌镇专心看戏。
“大家都说越办越好,每个小环节,包括卫生、服务等都做得很好,戏剧节的经验也日渐丰富。每一年选戏的艺术总监非常重要,他们的艺术判断需要很准确,也很敏锐。而戏剧节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发起人,他们对艺术的忠诚度很高,保持了对戏剧的初心。很多影展、剧展办了很多年,但就是长不大,其实就是制度问题。如果乌镇戏剧节的制度完善不变后,等这些发起人将来老了,他们的精神也可以日月常青地传下去,对社会、对学生、对观众来说,都是好事。”
▲ 户外嘉年华巡游单元
对于乌镇戏剧节的火爆程度,第二次来到戏剧节的李立群深有体会,“有的戏早没票了,我也抢不到,有的戏赶上临时加座,我才捞得着看。前年来的时候,倒很容易找到票,这一次我只能尽量多看几部戏。我对外国戏剧挺感兴趣,因为可以不用跑那么多国家,在这个小镇上就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剧目”。其实,不只是国内外优秀的特邀剧目,培养国内青年戏剧创作人的青年竞演单元,他也没错过。
▲ 在社交平台上晒戏票
看青年创作人:当年的我们
每年的青年竞演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很多戏迷也为抢到一张戏票,喊上亲朋好友帮忙。而这也是组委会成员重点关注的单元,每一场演出,都能在剧场看到他们的身影。对于参与青年竞演的戏剧工作者,李立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他们居然可以做出让资历老的戏剧人都惊讶的作品,他们在自己的资讯大海里组织了一种他们的戏剧语言。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真心地去摸索过,这些嫩芽在往外冒。如果我们的评审,用旧有的观念去看,他们就有可能被压抑,但他们就是你当年的样子。“
▲ 第四届青年竞演开幕式
毕竟是比赛,总会有比较和选择,“不要以为进入以为决赛的作品,就一定比那些初赛被淘汰的要好,不一定的,你怎么知道初赛没有遗珠之憾?每一个评审的观点,不一定一样,所以能参加我觉得都不错,能来参加乌镇这种国际性的戏剧节的演出,都是很好的经验”。
聊国外剧目:带着文化隔阂看戏
看完这次戏剧节上看到的国外剧目,李立群觉得其中大都相当不错,并且就其中几部戏给出了较为详实的评价。
来自日本的《樱之园》是一部格局很高的戏,它让李立群想起了他们年轻搞创作的时候。当时他们很怕使命感太强的创作,因为往往会降低或掩盖作品的艺术性,可是这部戏一开始就强调环保,使命感非常强,几乎要为环保牺牲性命。故事里的三个团体,来自三股不同的力量和立场,每一个团体都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奋斗,无形中暗示出了全世界人的劣根性——到了关键时候,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停争取。
大量的台词和重复性动作,一场戏演下来,全体演员大汗淋漓,那种使命感立刻出来,而且被放大了。最妙的是这个露天舞台的后面,正好有一棵大树,加上四个灯就变成了一个灵活的布景,延伸了舞台的空间,融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不得不佩服剧组对剧场的敏感和创造力。
▲《樱之园》剧照
如果说《樱之园》是可以毫无障碍地去走遍世界的戏,那么观看《赌徒》则是有一定门槛的。今年戏剧节开始前,备受期待和追捧的《赌徒》,在演出结束后,评论陷入了两极化。李立群形象地用老舍的《茶馆》,类比了《赌徒》。他认为同为经典作品,若是《茶馆》放到国外去展演,一样会有人看不懂。这不是文本的问题,而是来源于巨大的文化隔阂。
面对这部,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著改编的德国作品,李立群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穷人的文化写得特别彻底。不管是故事、讽刺还是批评,功力都相当好。而这版《赌徒》,改编得也很精彩,有些地方让人狂笑、大笑,笑到甚至于让我觉得悲伤。虽然我们有非常精准的翻译,但总会有一些看不懂的趣味。不过当你看到他们那些流畅而专注的台词,穷人那种絮絮叨叨和容易急躁的性子,那种穷疯了的饥渴,演员们身体语言的频繁使用像会轻功一样,那是非常累的表演。几乎每一个阶段,观众都应该投以热烈的掌声“。
▲《赌徒》剧照
生活与反思:戏剧成为生活方式太奢侈
最近很盛行的一种说法,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采访中聊起这个话题时,李立群立刻回应:那太奢侈了。他说,或许过去的王公贵族可以做到,在田园中劳动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但生活还是生活。虽然戏剧起源于生活,可你没有办法把它当戏剧,而生活也不一定会依赖于戏剧。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
“戏剧活动倒是可以融进生活的“,他如此说,并谈起他在国外的剧场见闻。“我之前在墨尔本拍戏时,住处附近有四家剧场,儿童剧场、歌舞剧场、喜剧剧场和类似于百老汇的正规剧场。这些剧场的外观大多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文化气息相当厚重。在戏剧和生活融为一体这点上,他们有优势,看戏对他们来说很平凡,也是常有的事情。碰到进场或者中场休息时,他们的态度就好像出门逛街一样随意。“
▲墨尔本Forum剧院
“中国戏剧已死”这种声音偶尔会出现,较近一次来自大导林兆华的一篇采访。李立群回想起现在国内戏剧的生态环境,也不无感慨。他说,中国人近代的创作类型太多,不止是戏剧、还有散文、诗歌、乃至电影。
“现在的舞台剧,大概真的是话剧说再见了。剧团缺乏专业有才气的年轻人,尤其是舞台剧,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细火慢炖、涂涂抹抹,思考后去找你的问题和答案。如果你辜负了这些时间的话,那就毫无意义。国内现在所谓的舞台剧,有些怎么好意思拿出来?我觉得真浪费观众的时间,但又不好意思站起来走,应该给一个奖状,让它以后不要演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我不是学者,不骂挨骂。我觉得中国的文字和语言的美学几乎要走到尽头了,大家要加油,要好好去想一想。”
中国话剧的发展对比国外来说,实在短暂,有差距是在所难免的。但反观历史长久的传统戏曲,却鲜少有人问津。李立群略有遗憾地说:“京剧、昆曲好得一塌糊涂,我就非常喜欢武生和花脸的戏。但现在大家没有太多时间去欣赏,所以戏曲也不能够像以前一样繁荣而绵长下去。”
▲话剧《冬之旅》剧照
说到这里,李立群略显忧虑,他说,当文化要跟一个社会说再见的时候,政府和民众花再多的钱也不见得有用,因为这不是光喊复兴中华文化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留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