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 我的妈妈(文:杨菊玲)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我的妈妈
作者/杨菊玲
我的妈妈正好和祖国生日同岁,今年刚好70岁。瘦弱的身体,勤劳的身影,整天忙碌个不停。把家里楼上楼下、里里外外,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是客车司机,由于工作忙,常常很少回家。80多岁年迈的爷爷,行动不便,再加上我们姐弟几个年龄还小,那时候刚刚分了责任田,地里的农活一大把,既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幼小的我们,要忙着种庄稼,生活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妈妈身上。到了夏收季节,妈妈经常吃完早饭,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午饭,手檊的凉干面做好了,放在锅里。自己带上馒头,就下地干活了,一去就是一整天,直到我们下午放学才回家。农忙时妈妈经常这样做。那时候小,不懂事,非但没有帮妈妈的忙,还净添乱。现在想起来,这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的鼻子不由自主的有些发酸……

妈妈的针线活更是没的说。妈妈秀出的龙凤活灵活现,絮絮如生。鸟儿、花儿、经过妈妈的手,就像活的一样。
我家离镇政府不远,政府大院里面有个“外贸手工艺制品”加工厂。那里面秀活计的妇女各个都是心灵手巧、绣工了。虽然那时候妈妈已经60多岁了,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这个行列。当时我们姐弟都各自成家,生活稳定,不想妈妈再劳累,多次劝阻无效,也就随她去了。俗话说孝顺孝顺:既要孝,又要顺。妈妈闲不住,爱热闹,只要老人心情好,身体健康,也是儿女的福气。
妈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妻贤夫祸少;丑妻家中宝;话到嘴边留三分 ;不走的路也要走三回,不用的人也要用三次,给自己把后路留宽 ;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说话时,要出了你的口,入得别人的耳 ;吃亏是福……经的事多了,发现都是至理名言。
妈妈的热心,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以前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远路的同学要带馒头上灶。冬天,带去的馒头又干又硬,难以下咽;夏天,带去的馒头经常会发霉,家比较远,又没到周末,回不去。我就经常把几个要好的同学,带到家里去吃饭。妈妈总是很热心,虽然做的都是家常便饭,同学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她们在我家吃饭的情景。毕业之后,同学之间很多年都没联系了。几年前,有同学带着老公找到我家里,她说现在生活虽然好了,啥都不缺,就是非常怀念以前上学时,在我家吃饭的那种香味......
妈妈的干净也是在村里出了名的,每天早晨五点多,妈妈就开始打扫卫生。从楼上到楼下,从里到外,角角落落,都打扫的一尘不染。
我们家在村里辈分比较高,和我爸同龄的伙伴中,有位老人以前是教师,他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说:姑,你看我岁婆,把家里收拾干净的,人去了都没法下脚。特别是供奉神像的那个房间,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没人能及的,在我们村,我还没见过比我岁婆更干净的人……
我每次乘车都是从妈妈家门口走,就算每一次陪我一起等车,时间稍微久点,妈妈就不愿意了,她说,你自己等车吧,我还忙着,等车过来,你在叫我……
去年东北的堂哥回家,伯母年龄大了,妈妈就变着花样的给堂哥做好吃……人都说落叶归根,东北大伯在世的时候,经常喜欢回老家,一呆就是半年,东北人一天三顿不离酒,要炒菜,妈妈把大伯照顾的很好,还要经常给大伯洗衣服……妈妈从来没有过怨言,好像这就是她应该做的。
妈妈看到什么都想学,前几年,看着别人钩沙发垫,就开始跟着人家学,我家里,包括亲戚家里都是妈妈钩的沙发垫;妈妈会拂扫把、会秀十字绣、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防线织布……仿佛没有妈妈不会的。
弟弟、弟妹、妹妹、妹夫们都孝顺,经常带妈妈出去逛逛,妈妈逢人便说,她啥都好,孩子们出息,孙子孙女各个都疼人。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就是半夜做梦她都会笑醒......这就是我勤劳、善良、热心的妈妈。如今妈妈老了,依然闲不住,妈妈愿您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快乐!
配图 |秦志峰
编辑| 秦志峰
|步入光阴|
期待与你相遇
|步入|光阴|听故事|
作者简介:
杨菊玲,武功游风人,喜欢阅读,喜欢音乐,热爱生活。
主播简介:
陈敏,陕西丹凤人。喜欢在文字和声音中感受美好。人生不长,浅浅笑,缓缓行。

亲情 || 我的公公(文:杨菊玲)
亲情 || 我的婆婆(文:杨菊玲)
感悟 || 我爱我的工作(文:杨菊玲)
随笔 || 最美校园(文:杨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