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党明良|打蕨菜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打蕨菜

发现苜蓿芽儿从枯草丛里探出嫩绿的小脑袋时,人们正在褪去厚重的冬装,心里泛着温润的涟漪,彼此间语气也会轻柔了许多:呵,春天,真真儿地来了啊。东风和畅,大家呼朋引伴地去剜苜蓿芽儿。随后的日子,连片的蒲公英和苦苦菜便在路边,滩地,山头谷地浓墨重彩地冒出来。很多个春日,每天下午放学,我们就去铲蒲公英和苦苦菜,嫩的菜人吃,老的喂鸡、猪。也去剪苋麻,捋灰灰菜……总之节气自春分后,家乡的各色野菜便你方唱罢我登场,陆续现身人家的锅灶间。
那时候的野菜,除添补家里口粮,还带给人们生活的希望。很多家庭缺粮少菜、清苦寡淡地熬过漫漫寒冬,在春天,野菜才会让青黄不接的困顿日子得以维系,也会让阴晦的光阴有了一丝绿色和亮光。如今的我们追寻野菜,除了追寻记忆里的味道,更是追寻一份心灵的慰藉。在我不倦追寻的诸多野菜中,有一样儿,一直影响比较稀罕,不可多得,那便是蕨菜。后来,方知蕨菜为山珍,入馔历史悠久。最早见《诗经》: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意为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的蕨菜。也有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后世以采蕨薇为清高隐逸的象征。记忆里其他的野菜可以敞开肚子吃,只有吃蕨菜是尝鲜,美味难得。
我似乎很长时间没弄明白,老家的人们为何把采摘蕨菜叫成打蕨菜的。打蕨菜的时节,村里一帮小伙子,背上蛇皮袋,也背着干粮和家人的期望,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说是去黑山梁上打蕨菜。由于距离黑山梁路途遥远,大人们总会嘱咐他们去山上要小心,不管能不能打上蕨菜,要及早回家。我们一帮小孩子,跟在他们身后,嚷着也要去。这时候大人们便吓唬我们说,不敢去,他们是去打蕨菜,不是去耍的!那帮小伙子就表情严肃地呼呼地抡起木棍,大概是告诉我们:他们的确是要去打蕨菜的!在我们无比向往的注目中,他们个个威风凛凛地耍着棍,气宇轩昂地出了村,向黑山梁走去,把无穷的想象留给村口的我们。他们走后,我们一边玩一边琢磨:蕨菜到底是咋么个东西,还要用棒打?我们经常不小心会被墙角或水渠边的苋麻咬一口,一旦谁被苋麻咬了,大些的娃娃就会在疼痒的地方抹鼻涕,抹上就不那么疼了。但对于没见过的蕨菜,如何要去打,在等那帮小伙子回来的一整天时间里,我们脑子里时不时会想这个问题。
漫长的等待,在我们几乎要断了念想的时候,黄昏时分,他们终于回来了,一身泥土一身疲惫,背着夕阳,也背着我们苦思冥想的几把蕨菜。第一次认识蕨菜,大概一尺左右的绿杆杆上头,长着像猫爪子,也像毛茸茸拳头一样的东西勾着头,并伴有很重的土腥味。古人很早就有对蕨菜的形象描写,据《尔雅》记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古人对蕨菜的描绘真够细腻可爱!我们仔细打量他们打来的蕨菜,上面也没有被木棍打过的痕迹。后来才确定,它是被折下来,不是棒打的。他们拿木棒,是为了防路过山里村子的狗,也好在爬山时防如蛇之类的野物。但我依然困惑,采蕨菜不用棒打,为什么叫打蕨菜呢?他们打蕨菜时拿着木棒,或许是一场冒险和远行,而蕨菜,不是能轻易获得的野味。
这些年,我去打过几次蕨菜,但都收获寥寥。或许更多的是想追寻往事,想品味岁月对往昔的沉淀,最好这样安慰自己。那几次打蕨菜,都是去不远的山里草丛中苦苦搜寻,偶得一棵,如获至宝。故而,蕨菜与我,总是情深缘浅。正因为这样,以后看到或听到别人去打蕨菜,会有心动且行动。但大多时候,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思,怕希望越大,失望会越多。
今年春天,天气回暖的道路走的很是曲折漫长,百转千回,但时令不会马虎,该来的按部就班的还是来了。那天看朋友圈,有人晒蕨菜,知道又到了打蕨菜的时节。周六,早起,看天气晴好,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便决定去打蕨菜。很快到清凉水库坝上,库区进山的铁门紧锁,是为了保护水源地,车进不了山里。坝面上早已停了好几辆车,看来有人比我们行动的早。从便道走进去,可到大山里,但有很漫长的路。正迟疑要不要进去,正好有一辆车下来一男一女,听他们说也去打蕨菜。老婆便邀他们一起进山,这样搭伴儿,安全些,他们欣然同意。
我们四人从便道进去,沿小路向东走了近一个时辰,大山还在远处,似乎是你走它也走,轻易不让人靠近。此时太阳已经有些毒,热辣辣的,让人对前路有些惧怕。我心里隐隐敲响了退堂鼓,但碍于面子,勉强随他们继续走。半路上,陆续碰到三三两两往回走出山的人。问他们打上蕨菜了没有,大多举起瘪着的袋子。很显然,收获不多。我没了信心,一是这么多人进山打蕨菜,怕是狼多肉少;二则走了这么远的路,感觉脚步沉重,怕自己很难坚持到远方。老婆和他俩倒是信心满满,他们三个说,还没到长蕨菜的地方呢。无奈只有随他们继续向大山挺进。同行的老李,不太言辞,可每走一段路就坚定地重复一句话:走到有蕨菜的地方,怕你们打不过来呢!两个女人就急切地问,那你知道长蕨菜的地方吗?老李说,大山深处,肯定有。大山深处,到底多深呢?听了他的这话,我心里更没谱了,到底还要走多久?真想一个转身,就此与他们别过。可看老婆眼神还蛮执着坚定,我当逃兵,她情何以堪?我只能慢腾腾随在他们身后,又走过羊肠小道,趟过小溪,爬上陡坡,也遇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蛇,依然难觅蕨菜的踪迹。这时候,打退堂鼓的不止我一个人。两个女人说走不动了,我也是腿如灌铅一样很难迈开步子。四个人里,有三个不想走了。可老李依然执着地说:快到了,大山深处肯定有蕨菜的!我们歇气时回望来的路,已足够漫长,如若无果而返,还真有些不甘心呢。
于是,四个人歇了歇气,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决定从一个谷地走进去看看。谷地林子里空寂,阴凉,偶有不知名的凄厉鸟鸣声,有些瘆人。地上杂草没过膝盖,草密水汽重,还有很多荆棘挡道,真是荆天棘地。走了不一会儿,裤腿湿透,汗流浃背,手臂也被棘刺划开血口子,心里叫苦连连。这样艰难穿过一片荆棘林地,不料眼前出现另一番天地:一面长满松树的山坡,缓缓向东边高地延伸。凑近山坡,看见了蕨菜!我们心花怒放,几乎同时惊喜地叫出了声!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蕨菜,像是一棵棵被谁种植在山坡草丛里,虽说不上茂密,但绝对随手可摘。蕨菜这野精灵,一棵棵憨态可掬,把蛰伏了一年的娇媚和鲜嫩,在我们面前娇羞地释放。我暗想,怕是一夜之间,在大山里,在这幽深的秘境,蕨菜竞相比赛似的长出来。它们也许畅想着,追寻自己的吃货们,必定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前来和自己在此邂逅。其时,我几乎是跪伏在山坡上,俯首是为采摘的虔诚。为接受这自然的慷慨馈赠,顾不得地面的湿滑,我近乎贪婪地双手摘起了蕨菜。感觉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蕨菜在大山深处的守候。
几个人欣喜地摘着蕨菜,顾不得多说话。我们带的袋子都装满了蕨菜,剩下的只有用上衣绑起来。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心里的欢喜淹没了全身的疲惫,我也为自己坚持到大山深处颇感欣慰:走向收获的路上,其实并没有想象的艰难和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我们商量歇缓一阵再下山,坐下吃干粮喝饮料,老李笑眯眯的说:“我说大山深处有蕨菜的吧?”我们笑着点头,可我的笑里有一丝愧意,在来的路上,有几次想到了放弃 。
回去的路上,我几次转身远望大山深处,心里暗暗和大山有了约定,明年我还会来的。
作者简介:党明良,宁夏隆德人,文学爱好者。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李佩红胡安同 蔄红伟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新锐散文∣一个纯净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苹果手机用户可按下面二维码打赏作者
苹果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作者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