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英雄左宝贵

1894年9月15日,凌晨,小雨,朝鲜,平壤,平壤北门,清军阵地,平壤城的北门叫玄武门,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感受到朝鲜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远。
阵地上,奉军总兵左宝贵从千里眼(望远镜)中向远处望去,一队队的日军步兵正在进入阵地,仿佛蚂蚁一样在阵地上散开,一门门日军的火炮被拖进掩体,左宝贵从军几十年,战争经验丰富,知道日军即将发起攻击。
大战在即,他心如止水,放下千里眼,从怀中拿出西洋怀表看了看,吩咐亲兵准备小净礼拜。
左宝贵是回民,虽然常年军旅生涯,但穆斯林的每日五次礼拜从不遗落,哪怕是在战场上。左宝贵开始按照礼拜前小净的程序洗漱。
小净完毕,左宝贵在礼拜毯上正虔诚拜主时,天空中传来嘶嘶的鸣叫声,日军的炮弹飞了过来,都是单发,久经战阵的左宝贵知道这是日军在校正弹道,不久之后真正猛烈的炮火攻击即将开始。
左宝贵长出一口气,预感今天将是他归真(牺牲)的日子,他跪在礼拜毯上,一生的经历象皮影一样出现在他脑中,一幕又一幕。
左宝贵出生于山东一个回民家庭,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他出身贫苦,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归真(去世)了。他和弟弟们孤苦无依,和一样穷苦的叔叔生活在一起,饱尝人间疾苦。
左宝贵从小正直刚强,少年时得罪了本村恶少不得不背井离乡,靠摆地摊当皮匠挣钱糊口,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在他19岁时,一个清兵来找他缝马靴,活做好后却不给钱,左宝贵一气之下把那个遭殃兵揍了一顿,这下虽然闯了祸,但也让让他意识到另外一条人生出路,于是带两个弟投效军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回人自古尚武,左宝贵又作战勇敢无畏,在平定太平天国,讨伐捻军等战斗中屡立战功,从普通士兵升到游击,到参将,到副将,到总兵,凭着战功一路高升,又获得朝廷赐予的巴图鲁(勇士)的称号,赏穿黄马褂和双眼花翎。
左宝贵治军严格,带兵廉洁,不虐待士卒,不吃空饷,深受将士爱戴,他长期驻军东北,热心地方,重视教育,设立义学数处,还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
当地人深感其恩,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施舍慈善行为是穆斯林的主命功修,左宝贵一丝不苟的履行着一名穆斯林的职责义务。
他也多次捐建清真寺,前后花了700多两银子。他常驻的东北、江南等地清真寺都得到他捐助,受到乡老赞扬。
1894甲午年7月,朝鲜局势日益恶化,大战在即,左宝贵接到了李鸿章的调兵令,他立即带领部队开赴朝鲜进驻平壤。
各路清军入朝后,左宝贵坚决主张主动进攻,但没有被采纳,先期入朝的清军统帅叶志超已经在日军的进攻下战败,退至平壤,各路清军集结,准备与日军在平壤决战。
但是这时的局势对清军极为不利,日军兵力占优,清军新败,军心不稳,尤其是统帅叶志超已经被敌人吓破了胆,手足失措进退无据方寸大乱。进攻平壤的日军迅速到达平壤外围,准备攻城。
叶志超曾经是淮军名将,李鸿章大人的亲信将领,外号“叶大呆子”,这本是个褒语,说他作战勇敢,奋不顾身的意思,但这时候的叶大帅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勇猛,失魂落魄,只想逃命。
清军统帅叶志超
礼拜后的左宝贵想起昨天召开的军事会议,由于进攻平壤的日军已经完成对平壤合围,对于清军来说,是战是撤要立即决定。
在召开的清军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上,叶志超真的成了个呆子,对作战毫无信心,畏敌如虎,和另外一些将领,如盛军卫汝贵等主张弃城逃走。
左宝贵听了极为愤慨,叶志超是他的上级、卫汝贵是他的同僚,左宝贵顾不上这些,拍桌怒骂:“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人要是怕死的话可以自行离去,此城就是我的墓冢”,坚决表示了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
在军事会议上左宝贵说道:“敌人悬军而来,正宜出奇兵痛击,让他来而无返,不敢再正视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年消耗金钱数百万,正是为了今天,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于成败利钝暂时不必计较”。慷慨直陈,坚决反对弃城逃跑,
看着叶志超魂不守舍的德行,左宝贵竟然不顾上下级关系密令自己的亲兵监视叶志超以防其逃遁。
日军进攻平壤的战斗即将开始,左宝贵亲自守卫最为重要的平壤北门玄武门,玄武门外有一高地叫牡丹台,是平壤制高点,是守城最重要的阵地,左宝贵布置兵力于其上备战,同时又设置了多处外围阵地拱卫。
礼拜完毕,左宝贵命令亲兵取来朝廷赏赐的黄马褂和双眼顶戴穿上,左右将领大惊,跪劝左宝贵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
左宝贵说:“我穿朝服马褂,就是要士卒知道我在这里和他们共生死,将士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何可怕!”
日军虽然从数个方面同时向平壤发起进攻,但城北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是其主攻方向,其他方面仅是佯攻,目的为吸引清军注意,以便于北面的进攻。
进攻平壤北面一线的是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和第三师团最精锐的部队,这两支部队都是日军的甲级师团,第五师团来自广岛,第三师团来自名古屋,这两次部队参与了日本近代史上与中国相关的几乎所有重大战争,在几十年后都参与过南京大屠杀。
进攻开始了,日军集中炮火向牡丹台及堡垒阵地开始了猛烈炮击,步兵开始冲锋。
守卫堡垒的清军死战不退,日军死伤无数,日军集中全部炮火猛轰,炮弹的炸点声连成一片,阵地上扬起的尘埃形成一层黄色的云雾久久不散,一处又一处的阵地堡垒被击毁,日军苦战三个小时后,攻占了清军外围阵地,直抵牡丹台下。
日本宣传画,日军进攻平壤
更艰苦的战斗在牡丹台展开,这里是平壤玄武门外制高点,据全城形胜。牡丹台一旦失守全城将遭到威胁。日军势在必得,企图一举攻占,用排炮集中向牡丹台守军轰击。
守军在左宝贵指挥下,凭险据守,用速射炮向进攻之敌步兵迅猛还击,日军步兵在清军强大炮火攻击下,伤亡惨重,无法前进。
左宝贵见两军相持不下,他久经战阵,知道在这样的时候,谁能撑住最后一口气谁就会赢得战斗胜利,但身边的奉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中,于是向统帅叶志超求援,没想到叶大呆子不发援兵,还一心想和他商量撤军逃跑的事,气的左宝贵怒骂无耻。
日军缓过劲头,从攻城的其他方向调集援军,调整部署再次进攻,全部炮火集中猛轰牡丹台高地,牡丹台城垒接连被数发巨炮击中,堡垒城墙被毁,清军的速射炮也大多被击毁,士兵伤亡惨重。
日军敢死队乘势呐喊着发起冲锋,蚁附而上。在日军步炮夹攻下,牡丹台阵地最终陷落。
牡丹台失守,战场情形逆转,正在玄武门城楼指挥作战的左宝贵,“知势已瓦解,志必死”,在城墙上往来督战,亲自操炮轰击敌人。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
部下被左军门感动,拼死抗敌,激战间,敌人一发炮弹飞来,将清军火炮击碎,炮弹弹片击中左宝贵肋下,身边的将领要搀扶他下城,被他一掌推开。
左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这时又一发炮弹飞来,左宝贵再次中弹倒地。
将士赶去看时,左宝贵的身体已被炮弹弹片击穿,倒在血泊中。左宝贵受了致命伤,当时尚能说话,被抬下城后不久壮烈殉国。
左宝贵牺牲后,清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玄武门。
一名姓杨的清军军官背着左宝贵尸体想冲出城门,可是日军已进城,到处都是敌人,杨姓军官也死于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玄武门虽然失陷,但局势尚有可为,日军经过激战早已疲惫不堪,无力向其他城门攻击,平壤城墙分内城外城,内城守备尚且完好。
但是平壤城中的统帅叶大呆子,得知左宝贵战死,吓的魂都没了,弃城而逃,将数十尊大炮和数万发炮弹,上万支步枪丢弃,便宜了日军。
共同守城的朝鲜军队愤恨不已,在溃逃的清军后面开枪泄愤,这时雨越来越大,暴雨中清军一溃千里,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叶志超狂奔500里,竟然一直跑过鸭绿江,逃回国内。
日本宣传画《平壤陷落》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找到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送回国内。左夫人和家乡的阿訇、乡老们为他举行了遥站殡礼。
左宝贵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给予他谥号忠壮,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让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
两天后,黄海大东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与清军北洋水师遭遇,激烈的海战中,致远管带邓世昌指挥军舰破阵而出,直扑敌舰,被敌舰击中,舰沉牺牲,邓世昌左宝贵被后世赞誉为甲午战争中的双忠。
战争虽然失败,但为国牺牲的英灵不散,在朝鲜,在日本都有着英雄显圣的传说,在朝鲜平壤,流传着一个“雨夜七星门外左将军显圣”的故事。
平壤战役三年后的1897年9月15日,同样是一个雨夜,有朝鲜人突然听见马嘶声中混杂着军靴和兵器的声音,并看见有个穿着盔甲戎装的军人跨着白马,缓缓向北方走去,那是故国的方向。
朝鲜人认为这就是大清将领左宝贵的英灵显圣,这段传奇被记载在地方志中。
北洋水师覆灭后,日本人将北洋舰队的残骸运回日本建成神社,看守人员经常在黑夜中听到操练声音,还有浓重的山东口音的喝问声“税?!”
日本定远馆,用北洋舰队军舰残骸建造,大门即为军舰铁甲,尚可看到激战中被击破的痕迹
战后,满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召见左宝贵的遗孤左国楫兄弟三人,左宝贵为官清廉,家境清贫,作为武将之后的左氏弟兄竟然身子单薄。
慈禧见三人年少孤苦,怜悯之心顿生,回想起这一年来的窝心事,心中凄苦老泪纵横,把弟兄三个揽在怀里,抚慰说:“你爷老子为我大清出了力,不能忘了他的孩子!”
战乱中,左军门的遗体不知所终,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他的怀念,中国建立了纪念他的祠堂,朝鲜人在平壤为左宝贵建了纪念堂,并立起用汉、朝两种文字书写的“左宝贵战死之地”碑。
就连他的敌人日本人也钦佩他的忠勇之举,在他战死的附近,立了木碑,上面写“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
左宝贵是回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国有难,回必战】每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难时,每当需要抗敌御辱时,每当面对外敌内贼的攻击时,回族儿女穆斯林英豪都会站出来,为国家战斗牺牲。
明朝抗击倭寇的将领麻贵,清朝甲午英雄左宝贵,庚子年与八国联军血战牺牲在北京正阳门的甘军将领马福禄,革命先行者共产主义战士马骏,抗日烽火种的马本斋和杨靖宇--------
在为国牺牲的回族英雄中,左宝贵将军,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为捍卫中华民族,回汉兄弟一直并肩战斗生死与共。
打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