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红楼梦》才知道,林黛玉和薛宝钗其实是一个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国学一刻,作者 欢喜赞叹
来源公众号:国学一刻(ID: guoxueyike)
我们都有不同的侧面,哪一面都是真实的你。作者:欢喜赞叹 黛玉,伤春悲秋,她的敏感力,让她活得率真有质感;宝钗,圆融通达,她的钝感力,既讨喜又不易受伤害。拥黛派是这么说的:“我们偏爱黛玉,是怀念那个棱角未损、还活在天真世界里年少的自己;我们不爱宝钗,是因为不爱在她身上看到对世事妥协、面目模糊的自己。”而拥钗派是这么讲的:“喜欢宝钗的原因无外乎,薛宝钗大方懂事,圆滑通融。不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爱哭,太多愁善感,又爱使小性子。”你是拥黛派还是拥钗派?其实,不用这样排他性地站队,“她”可以是一人两面!其实,曹公笔下的钗黛真的是一个人呢:太虚幻境的册子,名为十二钗正册,却只有十一幅图,十一首诗,黛钗合为一图,合咏为一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脂砚斋也在书评中写道:“钗黛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由此,不得不拍案惊叹作者曹雪芹对人物描写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好比多棱镜,拥有不同的侧面和华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拥有多个维度的“多面人”嘛!
小时候的林妹妹,长大后的宝姐姐林妹妹和宝姐姐分别代表我们不同的心理阶段,即成长期,但是最后我们应该回归到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真正成熟。一提起黛玉,总有人说她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当然还有她的俏皮可爱、聪明单纯。《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奉命给姐妹们送花。黛玉问:“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抢白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有一次,惜春画画,黛玉把“食量大如牛”的刘姥姥比作“母蝗虫”。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林妹妹释放天性,真实率直,风雅有趣。
小时候,我们的内心纯净,爱哭爱笑,有些任性逆反,我们的世界非黑即白。长大后,才知黑与白之间还有灰色地带,我们开始变得持重,学着懂规矩会做人。宝姐姐一入贾府,就广泛团结群众,博得大家一致好评,真真是一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人。第34回,宝玉挨打后,袭人悄悄打听是谁告的状。听到袭人说可能是薛蟠时,薛宝钗第一反应是马上替哥哥藏着。她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还有一次,丫鬟金钏挨了王夫人骂后,跳井自杀。宝钗平静地安慰王夫人,并建议多赏她几两银子,又主动把自己的两套新衣服拿出来,给金钏做寿衣。宝姐姐少年老成,懂事省心,还能为大人分担疾苦。成为大人很多年后,才发觉天真与成熟,就像左右两边的翅膀,也像内方外圆的铜钱。这就是庄子所谓的“外化而内不化”,即提倡人们可以在圆通的前提下保持个性。如果说天真代表林妹妹、成熟代表宝姐姐,那么中间透着棱角分明小方孔的圆圆铜钱不就是一体两面的钗黛嘛。
禅意的薛宝钗,诗意的林黛玉薛宝钗有着空灵、清宁、安静的内心;林黛玉则有种如诗歌般给人美感的意境。有一次,贾母一行人来到宝钗的蘅芜苑,他们“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顾城说:“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明了空无的人,并不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柳湘莲因对尤三姐的误解,上门退婚,尤三姐自刎而死,柳湘莲悔恨至深,随一道士不知所往。薛姨妈跟宝钗讲起这段事,宝钗并不为意,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不必为他们伤感。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那同伴去的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言语中透着波澜不惊,无一丝同情之意,冷静得有些不近人情。因为扶不起的哥哥薛蟠,宝钗从小就开始经手薛家的产业。繁事历练下,现实让她过早的成熟理智,沉静从容。
第37回,船行至荷花塘,看到满目的残荷,宝玉觉得破荷叶可恨,想命人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残荷听雨,未尝不是一种凋零的美,将枯败蜕幻成了风骨。感性而纯粹,这也是黛玉的诗意哲学。生活中的情趣不需要多少花费,静观自然之美也是一种雅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的美。有一回,黛玉和宝玉拌了嘴,还不忘回头提醒丫鬟:“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生气烦恼之时,学着把精力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来。让心态恢复平静,让心情重归愉悦,这是一个风雅美学大家林黛玉。诗意是平静中的热烈,而禅意则是热烈中的平静。绚烂至极归于平静,看多了世事沧桑,我们懂得了无奈与妥协;但别忘了留意还有生活中的色彩,它会叫醒我们将要沉睡的灵魂。
出世的黛玉,入世的宝钗黛玉的内心很像道家,宝钗的内心很像儒家。有一回,黛玉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对于婉转细腻的昆曲唱词,黛玉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形同杜丽娘独立花阴之下,情不自禁叹道“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第27回,芒种时节,大观园里是一众女儿祭饯花神的热闹景象。唯独黛玉没有去凑热闹,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系着花囊,手里拿把花帚,来到花冢葬花。青春是洁净的,青春是拒绝任何妥协的纯粹。黛玉的这种孤独,是生命里的某种自我完成,也是其他生命无法理解的。庄子的道家思想讲究“出世”,是以一种清净无为的态度存在于世上,可以理解成认清自身的定位,做好本分的事情,抛却名利的妄念,舍弃世俗的攀比。对于宝玉的仕途经济,宝钗曾多次劝诫宝玉,宝玉对此非常反感。有学者认为,宝钗认定金玉良缘之后,对宝玉的多加劝诫也是为了自己。劝谏未来的丈夫,要立志功名,要科举出仕,以免她将来无所依靠。有一回,探春把大观园里的活计分派了几个承包园子的婆子。宝钗说:“这园子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几个,那剩的也必定抱怨不公道。只叫她拿出几吊钱来,单散与那些园中的妈妈们。”薛宝钗出色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把大观园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在管理上懂得照顾到最边缘的人,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心态。宝钗家那么大的产业,全依仗在她一个人身上,她的务实和世故也是逼出来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入世”,倡导人们遵守社会法则,以一种积极作为的态度去完善自己,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儒与道无非一个是兼济天下,一个是独善其身。我们内心都有一个黛玉,可以在最干净的角落埋葬自己最好的东西;我们行走在人世间,也一定会有宝钗的影子,为人处事随和礼让,凡事顺而少争执。在不同的阶段和境况下,我们身上的黛玉、宝钗成分或多或少。红学研究家蒋勋老师说,在他身上偶尔黛玉的部分多一些,偶尔宝钗的部分多一些。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性格特征,是我们成长后自然习得的本领。我们都有不同的侧面,哪一面都是真实的你。如此丰富和立体,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黛钗本一体,何必分仲伯?愿你我在生存里随遇而安,在生命中有所坚持,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华有约养生会所”,一个身体与心灵的栖息地,一个生命与灵魂的交汇点,一个喧闹世界中的桃源一角。地址:一环路步行街西家盛世西区二楼“新华有约养生会所”。关注“原创星空”,与“新华养生”欣喜相逢,本平台免费发布养生知识和长期征集原创文章,加微信xinhua13938026962,与主编星语心愿(新华)一对一交流。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