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考点(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西征使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性质及影响:太平天国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制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口号:前期 “自强”、后期“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要内容:①前期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②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洋务运动的评价: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进步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洋务运动失败启示: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内容:①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具有维新理念深入知识分子参与政治),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④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国防力量)。
结果: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①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性质)。②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兴中会
1894,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它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功之处)③辛亥革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失败之处)中华民国创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他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两大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
代表人物/五大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旗帜/两“先生”: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主要内容:
前期: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学;③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李大钊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知识熬夜整理,如果转载请授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文章原创作者:官人
栏目原创主播:陈红军
今年端午,法定假期三天,但匆忙中我只有两天休息时间,原本想好好睡上一大觉,然后再陪孩子读读书。可是当顺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翻起来后,所有的计划都被这本书打乱了,以至于觉都没得睡,通宵在读书了。这本书就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著者与著述颇多,繁不胜数,初拿此书时也没抱什么期望,只是闲来翻几页纸张罢了。至于这本书怎么上的书架,还真不记得了。近几年购书一般都是心血来潮时网购一批,然后多半是堆在一边,上架的书要么是翻看过目录分过类的,要么是看完后按顺序置放上架以备将来查阅的,不过书翻二遍的机会这些年很少出现,甚至几乎没有过。
蒋廷黻是谁?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邵阳(今邵东)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什么好?
一、脉络简单清晰
历史事件纷繁杂芜,人物众多,要想从中理出头绪来实非易事。而蒋先生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通过剿夷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与失败、瓜分与复兴寥寥几章节把近百年的中近现代史清晰、详致勾勒并娓道而来。常读小说的人可能会清楚,这脉络清晰、线索固实往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功力。
二、视角全面深刻
虽说中国事,却从世界看,虽说当前事,却有历史观。清末国际形势及关系的变化,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广泛邦交欲望、工业革命后产品市场全球化的需求与冲击,与自给自足、闭关锁国、夜郎独尊、封建顽固的清朝经济、政治现状的冲突。一个旧社会循环套把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人口与战争、资源与政治、官本与世承、内乱与贪腐说得明明白白。
三、外交家讲历史
蒋先生既是历史学家,也是外交专家,通读全书,你会发现,内外交融、邦交通商、谈判博弈、利弊得失、权衡掣肘、妥协退让不时出现在历史大事件的结点上。而近代中外交往的阶段性结果往往正是以战和之后的条约为节点的,外交家眼中的世界历史视野,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与书题对应独立成章的中国近代史不过百余页,其后的《回忆录节选》、《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也是史书精品,值得一读。《回忆录节选》让你与历史的当事人同步见证历史大事件的产生与经过;《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让你置身全球的发展变化看中国,科学机械、民族精神,不是你想要不要,而是已经送上门了;《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详细讲述了一个全东北如何成为半东北的演变过程,开门揖盗者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