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凭什么是南北分界线?)

南北方分界线
中国幅员辽阔,我们经常说南方/北方,或者南方人/北方人,但很多人对南北方的认知都是一知半解的,其实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历史规律和文化差异,值得我们研究。其中,目前南北方分界线主流意见是秦岭-淮河线分界,一是从自然地理角度,二是从供暖线分南北。但无论何种分界,争论在所难免,这里就来梳理一下。
秦岭—淮河线的自然分界论
这类意见认为,秦岭—淮河线的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这条南北自然分界线按气候分界,就热量带而言,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另外,此线南北自然环境大不相同,如: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坡,秦岭以南却是森林和盆地。
从地理特征上看,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它不但阻止了冬季时候冷空气的南下,而且还阻止了夏季时候东南季风的北上,使得山脉以南和山脉以北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气候特征;而位于秦岭东边的淮河,位于中国的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河流两岸也具有明显不同的水文特征。此外秦岭——淮河线也是我国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种植小麦。
除此之外,秦岭—淮河线分界也有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南北分界最早源于春秋,当时齐国晏婴出使楚国,就发现了“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自然规律,而中国真正意义的南北说法主要因为宋朝,当时的宋朝被金赶到南方,主要占据淮河及秦岭东部以南,建立新的政权,而淮河、秦岭以北属于金,这样,原来的宋朝政权被称为北宋,南方政权被称为南宋,中国传统意义的南北就开始区分。
无论是以自然方式分界还是历史方面形成的传统分界,南北的主导线主要还是以秦岭—淮河为界,所以,秦岭—淮河就成为中国传统意义的南北分界线。现在,中国不少省份建立了“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其中江苏淮安市在一座桥上建设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最为壮观,就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炒作旅游热点。
然而,中国南北的分界其实从来都有争论,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以秦岭—淮河为线分中国南北,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对于旅游的重视,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划分更是有自己的标准,于是,质疑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一方面秦岭是一个庞大的山系,虽然东西绵延1600公里,但它南北纵横数百公里,这数百公里如何划分?秦岭以西又该如何划分?而淮河虽然有约千公里长,在中国算得上一条大河,但它很难称得上是一条独立的河流,大运河中下游就是以淮河下游为主干开凿出来的,联结的是长江,这样,淮河实际上没有下游,大运河向东只有南北数十公里的无数水网来支撑,无法分辨哪条河才能算作淮河的下游。另外,淮河也就实际上成为了长江的支流,主要水流南下进入长江,那大运河以东的地区该如何划分南北呢?
所以,秦岭—淮河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也有缺陷,至少存在很大面积的盲区。更何况,以农作物为区分南北现在同样陷入尴尬,如现在的东北也种植水稻;如果按照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来区分,东北部分地区明显属于湿润地带,而且与800毫米年降水量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谁都知道,中国的旱地主要集中于中原一带,而中原一带主要集中旱地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水资源不丰富。
秦岭—淮河线的供暖线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目前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故事,最主流的一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大气温度,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
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硬性规定。无论如何,划定界限的时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都还未曾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这项福利。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民用建筑才开始集中供暖。
只是这种供暖方式分类本身就受到大家的质疑,给沿线老百姓的感觉是近在咫尺,但冰火两层天,因为沿线的人气温没有显著的差别,但以北的人却能享受到暖气,而以南的人却冷得不行。现在许多北方人来到南方说中国南方的冬天太冷,远远比北方还冷,其实就与有无供暖有很大的关系。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在南方地区的一些新小区里,也已经开始尝试分散性集中供暖,而且比北方历史悠久的集中供暖更加节能、低碳、环保。未来这条南北分界线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其他几类南北分界论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地方的人对中国南北的分界又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又有五种观点:一是以长城为界区分中国南北,这种划界也有道理,近千年以来长城就是中国南北的标志,山海关更是南北分界的标志核心,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长城以北有广阔的地方属于中国,南北以长城来划分无可厚非。二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往往将黄河视为南北分界线,黄河以南为中国南部,黄河以北属于中国北部。三是同样的道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又将长江视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将长江作为南北分界线在现在似乎越来越有理由,甚至越来越有依据,如传统意义的将长江以南的人称为南方人,江南的称呼实际上指的就是长江南部,特别是如果按现在中国南北极长约5500公里来划分,长江确实在中国南北的中部一带。如此,生活在长江和秦岭—淮河中间的人又相当尴尬,他们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呢?
四是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四省的交界山脉南岭,那两边的气候和生长的农作物、植被等又有显著不同,寒潮几乎不过南岭,南岭以南基本无冬天,即使有那也只有几天,南岭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观点。五是生活在广东尤其是生活在广州的人,他们又将广州和珠江划分为南北分界线,他们理由同样很充分,北回归线正好穿越广州,是自然的热带与温带的划分线,更何况,广州以南还有广阔的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那在北纬4度左右,以此衡量,从北方到广州,实际上才过了中国一半多一点,将广州和珠江划分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更能体现中国的广阔,也更能体现中国的主权。
综上所述,中国南北到底该如何分界,南北分界线到底在哪里,无论按照什么方式划分,都不会很准确。无论从气候、降水、气温或农作物的种植,包括植被覆盖、地形分布等进行分类,都有其中不确切的因素,并且都会有不好划分的中间地带。甚至每个人对于中国南北的划分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理由都相当充分。所以,单纯的去争论南北分界线在哪里既没有必要,在现实中也没有多少意义,而且也永远不可能分辨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你眼中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是哪里呢?
 

秦岭淮河凭什么是南北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为什么在这里?
中学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但如果你以为它是一条明明白白的“线”,就太低估地理的复杂程度了。
秦岭是个“面”
先说说秦岭。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 秦岭位置示意图。图/Paprika
秦岭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 秦岭主峰太白山。图/图虫·创意
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也是秦岭的主体,其东西长约400-500千米,南北宽100-200千米,海拔一般在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中东部最高的山峰,山势雄伟。
连狭义的秦岭都有一、二百千米这么宽,那么南北的分界线到底划在哪儿?
一般来讲,这种重要的分界线应该位于山脊,这样可以保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但尴尬的是,秦岭并没有一条明确的脊线。即便把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接起来,得到的也不算“线”,更近似于一张“网”。
▲ 秦岭秋天的景色。图/图虫·创意
秦岭山势复杂,地理学界的掰头就没停过。有人主张把南北分界线画在南坡800米的等高线那里,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这里开始见不到亚热带的典型植物,北方应该从这里开始。也有人主张把南北分界线画在北坡700米处,因为这里暖温带已经结束,再向上应该算山地气候。
每种看法都有其科学依据,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分界线一直扑朔迷离的原因。为什么划分南北的重担,偏偏落在了秦岭身上?
▲ 秦岭盘山公路。图/图虫·创意
秦岭恰好长在了一个临界点上。秦岭处在中国地质图上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部位,枢纽地带,即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不仅地质期次多,而且岩浆活动、地质变形、岩石变质、新矿成形等地质现象也比较多。陡峭的北坡,峡谷峻岭随处可见。
秦岭是个天然的大屏障,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冷空气的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 华山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图为华山西峰。图/图虫·创意由于对水汽的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秦岭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成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
秦岭南坡自下而上分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个气候带;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南北坡温差很大,能达到6-7摄氏度。
秦岭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特别秦岭大熊猫是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线,也是世界上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
▲ 秦岭的川金丝猴。图/图虫·创意
最后的世界珍禽朱鹮被科学家发现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经过30多年的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近2000只,秦岭成为它优良的栖息地。秦岭金丝猴也在南北两侧广泛分布。
秦岭最大的野生动物秦岭羚牛,遍布东西,随处可见。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誉为秦岭“四大国宝”。
淮河好“纠结”
秦岭好歹是条巨大的山脉,对气流有阻隔作用,淮河作为平原上的一条河流,为啥也能成为南北分界线?
淮河两侧的淮南市和淮北市,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并没有大的差异。但分别再向南北走几百公里,差别就明显了起来。比如淮河南侧的扬州与淮河北侧的郑州,南与北的分野已经十分鲜明。
▲ 淮河流域一部分。图/Paprika
淮河两岸的老百姓们叫它的外号“坏河”,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因为这条河的水患实在是太严重了,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平均每100年发生水灾70次以上。我国大陆气象记录中最大的暴雨,就是1975年发生在淮河上游的。暴雨中心的林庄,3天降水总量居然达1605毫米。
淮河既然是南北分界线,它流域内的支流自然具有南北方双边的特点。北方地区的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它一个不落。从灾害学的意义上说,自然地带交汇处常常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所以,淮河特别容易出现大洪水。
▲ 淮河上的夕阳。图/图虫·创意
更让人操心的是,淮河没有下游。南宋为了防止金兵入侵掘开了黄河的南堤,不但没阻挡住金兵,反而让黄河把淮河的入海口给夺了。淮河憋屈着,水患就更为严重。
黄河改回渤海入海口之后,留下的泥沙依旧屯在淮河的下游,使它入海举步维艰。淮河艰难地越过巨大的洪泽湖,从人工运河和几条细小的水流进入海里。
▲ 淮河上的渔船。图/图虫·创意
洪泽湖的人工堤坝,更是完全堵死了淮河仅剩的出口,一腔河水只能流向人工开凿的苏北灌溉总渠和运河。地理学界也只好将苏北灌溉总渠当作淮河下游,并认定成南北的分界线,虽然它的走向并不是完全的东西向。
到底怎么分?
你可能要问了,既然秦岭淮河一线这么混乱,把它当南北分界线真的合适吗?
事实上,这条线已经是最准确的划分方法了。越过茫茫秦岭,可以看到两边的植被差异,适合南方生长的橘子等植物,在秦岭以北几乎不再出现。而淮河的两岸虽说植被差异不大,但从这里出发分别向南北延申几百公里,就能看到越来越大的差别。
▲ 以险著名的华山,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图/图虫·创意我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黄河,秦岭正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秦岭,总长度800多公里。从甘肃进入陕西后,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
长江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也发源于秦岭,汉江形成汉中盆地和向东的狭窄汉水谷地,被称为西北的江南,是鱼米之乡。
▲ 秦岭主峰太白山上的池海,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形成的冰斗湖。图/图虫·创意秦岭之南的汉江、嘉陵江因两岸植被繁茂,土地侵蚀弱,泥沙含量小,因此水碧若玉,清澈透明。因此南水北调要调汉江的水去北京,这一带已成为北京的水源区。而秦岭之北的渭河却浊流滚滚,胜似黄河,这是秦岭南北河的明显差异。
秦岭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世界动物地理上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带,植物区系的南北交汇地。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 秦岭的植被。图/图虫·创意
从植被上看,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南坡在海拔800米以下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受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影响,植被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的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因此,秦岭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
宽广的秦岭山地,横贯陕西东西,形成了南北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的分界,南北动植物至此都成为强弩之末,但是一部分动植物向南向北仍可继续伸展一定程度,从而使秦岭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并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
▲ 秦岭上的云雾。图/图虫·创意
秦岭不止横亘在地理意义上的南北之间,也在人的心里竖起一道高墙。韩愈被贬,途经秦岭,面对苍茫的山脉,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给他的好友元稹写诗,也难掩对秦岭萧瑟的惆怅:“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可见秦岭在古代文人心中,是繁盛帝都与荒凉贬谪地的划分。
淮河虽然不像秦岭一样竖起难以跨越的屏障,放宽视野,也能看到河两侧的差异。它在南北分界线上不像秦岭一样功勋卓著,更像个幸运儿,恰好生在了自然带的边缘。
▲ 安徽省蚌埠市解放路淮河公路大桥。图/图虫·创意淮河沿线是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等温线,淮河以北的河流湖泊可能会结冰,南方的则不冻。在雨带的南北划分中,淮河也是春雨伏旱型和春旱夏雨型的分界线。
植被上来说,淮河也是阔叶林常绿和落叶的分野。但这些线都不是一条精确重合的线,而是散布在淮河南北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
▲ 秦岭日落时的云海。图/图虫·创意
其实,只要不执着于一条“线”,而是把秦岭淮河当作一个宽些的缓冲带,南北分界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明显,也导致了一些等值线的偏移。解放之初做气象统计时,1月0℃等温线确实基本与秦岭淮河重合,现在气候变暖,1月0℃等温线已经明显向北偏移。也许,若干年后,“南北”的分野会移到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位置。
参考资料
《秦岭自然观察手册》
《淮河 南北的分界线,枭雄的格斗场》
《南北分界线上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