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生》读后感(路遥《人生》有感)

小说《人生》读后感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够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着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下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悲哀,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能够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到达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取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路遥《人生》有感
今有人问我:你喜欢看书吗?
我沉思了一会:我不懂什么叫喜欢。
他人曰:喜欢,是发自内心无时无刻想看书,而不是无聊了看书来打发时间。
很不幸,虽然我内心深处了解读书的好处,每逢一个新阶段也会给自己定义一系列的读书目标,但非常可惜很少达成。但如今无聊了才看的书,却也在平凡的生活节奏中,给我贫瘠的心灵洒下了一丝雨露。
我写不出什么高深的语录,我想记录下来的,只是我作为千分之一哈姆雷特的一些感受,如若有缘,有人与我想法相同,甚觉惊喜,不再孤独。
人生之钥
遭遇不公,心不曾亡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深知这个道理。我们可能决定不了不公的走向,但我们却能够决定,面对不公后我们的人生态度。
惨遭教师职位被智力不如自身一半的三星所替代的高加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天气里失魂落魄的归于简陋的家中,面对不公的现实,家里懦弱卑微的父母,无能为力的自己,高加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内心的自我斗争,才走出了为不公所困的心境。
因为,黄土高原的大山里,还有湛蓝的天空,翠绿的山林,潺潺的河流,甜香的果子气,即使内心充满郁闷,不服,高加林还是安然的暂时接受了这片黄土。他这心有远大志向的知识青年,一边傲气的劳作一边给二叔写信寻找着未来的出路。虽然我看完了整本书后并不喜欢高加林这个角色,但他其实也是社会大众的一个简单缩影,我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有过和他一样的打击。在人生的到道路上,我们总会面对无限的人生交叉路口,有人在这十字路口处承受不住迷茫的压力,从而丢失了自我,一蹶不振;有人彻底认命,收起内心深处的理想,在命运安排的道路上一路到底。而高加林的作为还是值得赞赏的,他处的那个年代,环境,他的所有前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农民的命运,后半辈子与黄土相伴一生。他暂时改变不了所处的状态,但却没有轻易认命,在十字路口的交叉路口,接受迷茫却不臣服,或许这是他能够吸引两个女孩子的一个点把。
我有一个姐姐,刚毕业后遭遇了一次工作失败的经历,在面对一次面试时她说会努力的学,却被面试管嘲讽的回答,我们这又不是学校。从而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斗志。高加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她,却用了整整接近两年的时间才走出来。
社会确实是残酷的,但也是最改造人的。我很可惜姐姐浪费的两年时光,在那段时间里,我给过她无数次的安慰、鼓励以至于后边的嘲讽,但她的心就像是被封印了,不肯打开接受任何人的曙光照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走出阴霾后的她,心不曾亡,复活了。现在在很努力的一边工作,一边考取对自己有用的证书,我想,如果我能早点看到这本书的话,是不是能够让她更快的走出心得困境。高加林虽然命运多转,但他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是真的。因此,我希望每一个遭遇不公的人,都能有勇气,打破心魔,不管前方路口是如何,都能鼓着气,继续走下去。
十字路口的抉择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路遥用高加林与两个同样漂亮却背景不同的女孩之间的感情线,隐喻了人在选择城市或农村的纠结痛苦与无情。但人性使然,高加林在二者之间的抉择没有错与对,人本自私,在飞黄腾达的机会面前,很多人其实都不能坚守本心。但高加林太容易沉迷于眼前的诗和远方,却忘了眼前难以看见的苟且,他虽实力不差,工作态度积极努力,身边还有知性的城市文明姑娘的爱慕与陪伴,但他却忘了自己靠“走后门”的事实,假若他能低调一点,或许,会有更美的诗和远方,等待着他的降临。我觉得的他的结局是命中注定的,黄亚萍是个追求新鲜刺激的女孩,她可以为了如今较优秀的他放弃抛弃憨厚且真心待她的方舟,也难保未来遇到更好的男人她不会放弃他。若到那时,独自在南京的高加林又能何去何从呢?
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我对那个质朴的巧珍又喜欢又同情。我还是很心疼那个善良的农村姑娘,在高加林深受事业低谷时,是刘巧珍拯救了他枯萎的心灵,巧珍用她的善良、细腻、体贴安抚了加林在农村无处安放的心灵。面对他飞腾之后的抛弃,又如此坦然大方的接受而没有选择死缠烂打,在他再次落马,也没有选择打击报复冷嘲热讽,而是为他求情谋求更适合他的路。人总要向前看,生活不能总是让人满意,但依旧要热情的生活下去,这个小女子,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我看到分手的情节时,心里一边骂高加林的无情和渣,一边感慨巧珍的大无私。到底是怎样的爱,才能让一个小小女子,如此的深情所致,高加林值得吗?我觉得不值,即使后面他发现真心所爱的女子是巧珍,却给人一种是因为失去了黄亚萍和县城里的公干工作,才会退而求之,想念巧珍的好,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会被叫渣男的吧。我感觉即使没有黄亚萍的出现,高加林最后还是会抛弃巧珍的,因为巧珍虽然善良勤劳,但没有文化是硬伤,在高加林这个自视高清的知识分子眼里,其实是瞧不起农村女孩的。他是真的爱巧珍吗?我觉不尽然,在黄亚萍逗他、闹他时,他想的是巧珍的听话,他喜欢的,应该只是巧珍对他的崇拜与臣服吧,这变相的满足了他的私欲之心。因此,其实巧珍最后嫁于马轩,应该也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爱与被爱之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选择勇敢的去爱,但受过伤后,往往选择的是被爱,因为,爱一个不爱你的人生道路,太过痛苦。
错过的人
本书每一个人物描绘得都很丰满,简单的文字却轻易能穿透人物的特征,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类人,或许我们人人都是高加林,或者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高加林,我们人生的多姿多彩,都应该由我们自由主宰。读完《人生》给我的感觉,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但内心就是陷进去了,或需要点时间,才可逃脱出来,回归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明确一点是,我不喜欢高加林,所以,我不要活成高加林的样子!!也希望你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