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文/米小谷
《青春之歌》是著名作家杨沫女士的代表作,出版于1958年。上大学的时候,近代文学老师讲课举例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林道静云云。我那会儿对近代文学的兴趣不浓,啃书的重点都放在了外国名著上。前两天无意间从朋友桌子上拿起一本《青春之歌》,随手翻了翻,那个一身素衣忧愁寡淡的林道静的命运一时竟牵扯得人手不能释卷了,索性借了回来,伏案读了起来。
坚韧倔强的林道静、自私怯懦的余永泽、残酷无耻胡梦安,善良可爱的晓燕一家等人物活动逐渐勾勒出了一九三五年前后北平人民的生活场景。反动统治者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贫苦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东三省,也逐渐窥视华北、中原。国家存亡危在旦夕,不屈不挠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青年学生、贫苦百姓、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救亡图存。国民党当局却不顾国家安危,主张中日亲善,将斗争矛头依然对准国内同胞,派特务奸细大肆搜捕共产党和进步学生,将他们投进监狱严刑拷打,促使其供出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很多意志不坚定者选择了叛变,出卖组织和同志。一些苦苦寻找党组织的进步青年被捕入狱后反而接触到了马列主义的教育和革命者的引领,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革命的接力棒就这样一棒棒艰难的传递了下去!
林道静也是如此。虽然被捕时她并不是共产党员,只是一名进步青年。在狱中,她结识了坚强美丽的共产党员林红,虽然此时她已经被酷刑折磨的连起身都不能了,她就靠着一张能动的嘴和一双美丽的眼睛,给她的狱友宣讲革命的道理和革命的前途,照看她们的伤势,抚慰她们的情绪,教她们党在狱中的工作方法,保护与外界的联络。林红躺在木板床上对道静讲:“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都要做工作,也都是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在中国能够实现……”她的乐观坚毅感染着尚不成熟的林道静和小俞妹妹。残酷的现实和锻炼让林道静逐渐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也使她愈加清醒地认识了革命道路的残酷和艰辛,政治上更加成熟坚定,营救出狱后成为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林红却在一次提审后再也没有回来,在某一个深夜,被国民党活埋了。可是她并不遗憾,因为她把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林道静和小俞,传给了更多的革命者。就如我们所知,很多革命先烈都在临行前高呼:“共产党是杀不完的!”他们知道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连刽子手也常常惊诧:“这些人是怎么了,一旦沾上赤党,个个命都不要了!”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就会变成几十个、几百个,这种生命的魅力和感染力是无穷的,连一些狱警都帮着他们秘密地传递消息,保护他们。真正的革命党人就是有这样的赤胆忠心,他们对于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对于革命同志热忱满怀,对于反动镇压坚决斗争反抗,不屈不挠,他们可亲又可敬。而那些坚决的反动派和刽子手只能对这群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一次次举起疯狂的屠刀,以绝后患。
看完全书,我陷入了沉思:如今我们党已经成为了执政党,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员身上还有没有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和可亲可敬的品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否还能感同身受,努力帮助改善;对于改革攻坚的难题,是否能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予以斗争;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否能够态度鲜明的予以纠正。我们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传递者和践行者,我们应该自问自己是不是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优秀基因,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
读罢全书才明白,《青春之歌》不仅是林道静等进步青年的青春之歌,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青春颂歌!
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文末的二维码添加关注,欢迎您转发点赞评论,感谢您的支持,我一直在努力回馈您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