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征文比赛 | 《浮生六记》

读《浮生六记》有感
初遇浮生时,正值豆蔻,修国语,得见沈先生之《童趣》,觉其人极富想象力,又可察秋毫之末,遂倾慕久矣。后从师知先生著有《浮生六记》,而《童趣》乃其一,便盼有一日可遍览六记,以事多忙碌,无从以观,至此憾矣。不料近日偶得此书,自是星夜兼程,手不释卷,卷终,有所感,乃投笔。
浮生也,取太白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卷六,阅其四。其一闺房记乐,盖书与妻芸娘伉俪情深,志趣相投,二人生活多贫苦,或流离颠沛,或寄居他人,仍不丧生活情趣,闲则谈诗论词,射覆为令,兴则夜游沧浪,趣游庙会。虽所记事琐碎平凡,绵绵情意亦跃然纸上。
桃花分割线
古之人绘情爱者多矣,多为宫廷艳史,因礼法迫害生之爱情悲剧,风尘知己缠绵之属,但少涉猎夫妻闺房乐趣,可见三白之率真如此。其二闲情记趣,所记不过插花垒石,饮酒行令。而其生活之意,尤使人服,足为吾学。以平日小物为贵,投以真心,纵己思,以为乐。
三白视物,一花一木皆为诗意,悉心对待,磐石亦可别有景致。由此生出无限洒脱。其三坎坷记愁,不读此卷不知三白艰苦至此也!
父母不解,唯有安置子女,寄居它家,然仕途多变,妻多病困,入不敷出,更有甚者,芸娘去后,严君怒犹未息,只得复返扬州,卖画度日,形单影只,父骨肉未寒,兄弟即为争产加害,才抵潼关,家书及至,与芸独子夭亡。
虽篇幅不长,仍使人读来潸然泪下,备感凄凉。其四浪游记快,记平时游历,游幕三十年,所见所闻多矣,足之所履,扬州,徽州,岭南之类,各有千秋,畅游山水,怡然自得,读来确有“快”感。全书文风结构而言风格别具,有超脱意境,随笔之首,名不虚传。
桃花分割线
好则好矣,然全书可取耶?以为不然。概有二,一则以为文中所现封建伦理思想浓厚,如庙会盛况,令芸娘神往,却惜己非男子,只能乔装易容,画女为男,期间无意按少妇肩,遭婢怒斥,唯脱帽示意。
女子不得进庙会体现了古来女权之弱,而男女授授不亲,虽有理,而禁锢男女正常交往,与今观念相冲。又如芸娘见温婉女子便有意举荐与夫,促其好事,且因憨园他嫁抑郁而死,三白游岭南,虽念芸娘,仍招妓喜儿。
芸娘放至其时虽为贤淑,以现代人目光,婚姻双方当是平等的,既婚嫁,但求双方忠贞不渝,一生一代一双人,何有为夫招亲之说,特殊时代特殊观念难免,而今人实不足取。
二则难脱封建闲适文人消极生活之意,虽左右谋职,只为生计养家,无长久目标,何谈鸿鹄之志,南下岭南,本应积累资本,重置家业,竟于妓处挥霍百余金,无为后事准备之意。
虽略有须剔除之处,如俞平伯先生言,三白习幕经商,文学非其专业。而其文采,笔致实为难得,浮生之后,难有如此随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