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弟子规学习心得)

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全文共1080字,360句,113段,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接人待物,修身治学的态度和礼仪。提出对孩子的言语、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详细的规范要求。弟子规的内容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
学习弟子规的办法:1、背诵牢记;2、灵活领会;3、培养习惯;4、实践运用;5、影响引导周围人运用。一定要先牢记背诵,只有背会,才能灵活准确的领会,再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来培养成习惯,并且自身先实践运用,先从自己改变,在改变家庭,改变自己周围的人。
建议用137学习法:“1” 每天诵读遍数,137学习法中的1代表的是每天学习的遍数,137学习法要求每天至少读一遍,每遍约十分钟。“3” 每天学习内容,137学习法中的3代表的是每天要学习的善书数量。137学习法要求每天至少同时读三样不同善书,比如我现在读的是《弟子规》,《大学》,《道德经》。“7” 代表学习周期,137学习法中的7代表的是学习的周期,每个周期为7天,一周之后再安排新内容和复习内容。遵循《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自然法则。遵循大脑记忆遗忘曲线,7天一个周期可以很好的巩固学习内容,不易遗忘。
弟子规内容分八部分,分别是1、总序;2、入则孝;3、出则悌;4、谨;5、信、6、泛爱众;7、亲仁;8、余力学文。教育我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先人后事。我们的理念有一条: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基础,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和技能。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孝道,孝敬父母长辈,就是在家要孝敬父母,百善孝当先。古人讲“孝身”、“孝心”,听父母之命,养父母之神,暖父母之心,谏父母之过,侍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现在对父母应该是“养身”、“养心”、“养志”。
、出则悌: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企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和睦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领导,友爱兄弟姐妹,与同事之间处理好关系。同时还讲兄弟和睦的办法: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谨:是指行为上,从日常作息习惯、饮食、穿着、行为举止上要谨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信: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人从小就要言行一致,说真话,真诚待人,做人要讲诚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我们十大价值观理念中就有“诚信”。人无信则不立,无志不长,与人谈话要多用正善之爱语。
、泛爱众: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弟子规通篇都在讲爱,我们要有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凡是人,皆须爱。
、亲仁: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
、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同时讲到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弟子规学习心得
几年前,偶然的机会,末学参加了四川省西昌市一次传统文化的公益课堂,为期仅3天,却受益匪浅。也自此成为了末学正式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点。老师们见面都是90度的深鞠躬,亲切有礼。人人手上发一本册子,细细读来,朗朗上口,字字珠玑,那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只有1080字,却阐释了人们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这是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书里提到了110件小事,看似简单易行,但是,真要把这些小事做好,做周全,那就不是一般人了,那就是高人,是圣人,是我们应当学习和效仿之人。
我们学习《弟子规》的公益课堂,选在了位于城郊的农家院落里,虽然是吃素食,挤地铺,但是气氛很融洽,精神很饱满。每天早早起来,呼吸到泥土的芬芳,看看院落里的紫茄,红椒,青笋,藤架上挂着的葡萄串,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清晨是这样的美丽动人,我们平时真是蒙蔽了一双眼睛,居然没注意到。
在练习了太极八段锦后,老师带着全体学员大声朗读《弟子规》。每一句话,都象一记小锤,敲打在心上。越读越精神,越读越惭愧。
末学今天想分享的,是《谨》的第一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读到这质朴的语言,突然惊叹,这时光的飞逝!看看身旁一起学习的家人们,有太婆,有老翁,有壮年,有孩童。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学习《弟子规》,因为每个字句都触动到心灵深处。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时间来关注自己的真心,只顾埋头走路,却忘记了抬头看天,怎么会突然之间,自己也从懵懂小孩,一下子就步入中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呀。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做对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只有对照《弟子规》,才不会迷失自我。
时间是最公平的,她给予任何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不多,也不少。有多少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有多少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废寝忘食,分秒必争。不同的人,由于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的各异,而导致了千差万别的人生。
「朝起早」。一天的能量,尽在此时。早起让人思路清晰,从容稳妥。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中国民间也提到: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养成早起的习惯,起来之后做做有益的事情,晨练或者读经,身心健康,大为受益。也可收拾家务,安排早饭,照顾好家人,于人于己都是蛮好。《朱子治家格言》更是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当做教育子孙的理论之一。早起,似乎一天可以多出两个时辰来,让人安排有序,神清气爽。
末学有幸在北京诚敬仁教育机构里学习两个月。在这片净土,各位老师同学都很勤学,很上进,充满正能量。北京的天亮得早,小院的老师们起得更早。经常在黎明出门去教室时,都会看到老师们在打扫院落,认真细致,遂想起那句话:「扫地扫地,扫心地」。放眼望去,树荫下,田埂上,太极馆旁,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学者们在默默读经;教室里,总有更早到的同学们,在挥毫泼墨埋头苦练书法。这是一群不愿辜负时光不敢懈怠的精进的人们,这是清晨最美丽的风景。
大家都受到这种谦逊好学的风气所感染,不仅「朝起早」,而且「夜眠迟」。其实,早在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里就曾提出「晏卧而早起」的养生思想。白天的喧嚣繁华已过,夜深人静时,正好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可将白天未完的事情继续收尾,并且做好明日的工作安排。无人来扰,可坐思观心,三省吾身,惟有总结与反思,人才会明理,人生更易把握,未来才更看得清。
「夜眠迟」实在是要把一天中的最后几个小时充分的利用好,拿捏住。试想一下,如果每天比别人晚休息1个小时,用于学习或工作,那一年不就是多出了365个小时么,这样的钻研精神,这样的锲而不舍,有什么难关不能攻克的呢?甚至「绝不睡在昨天」这句誓言,已经成为许多不甘心的人的座佑铭。
在北京诚敬仁小院里,师资班和书法班的学员老师们,许多都在自觉践行着「朝起早,夜眠迟」。早上,有五点就起床的,有四点就到教室的,还有比这更早的。夜里,无论是滂沱大雨,还是皓月当空,都丝毫不能影响到求学者的学习状态,静定生慧。身边总有这么多激励与鼓舞自己的亦师亦友的亲人们,心里真是充满了快乐与正能量。如有神助,真的不觉疲惫,惟觉时光匆匆,只恨自己见识太浅,吸收太少。
每天学习收工结束时,有时是深夜十一二点,有时是凌晨,与一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同行归宿舍,总要经过教育家杨淑芬老师的办公寓所,总能看到还有一盏温馨的台灯,透过红红的窗帘映射出来。老师都还在工作呀。这暖心的灯光,照耀着无数的天南海北的学子们的心灵,给我们无穷的智慧与力量,难道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点亮心灯」么?
「老易至,惜此时」
想起《乐府民歌·长歌行》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么让人捶胸顿足;想起我钟爱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朝陶渊明说的「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多么朴实的道理。再想起我敬爱的民族英雄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那种空,一定在梦里都会受到压迫与惊吓,怅然若失。再看书法大师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惜时啊惜时。我们有什么资格,敢去一把一把的浪费!
自从接触学习到《弟子规》后,末学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行列当中。如今,在带领孩童们读经之时,越发感觉到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要一句一句的落实,力行。惜时,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做起。珍惜时光,存好心,行善事,服务于他人,孝亲尊师,以《弟子规》为镜,做对社会有益的人,不做时间的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从容而自信的。这样的岁月,淡泊,坦然,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