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运用《孙子兵法》出神入化!为什么他多次讲:我没看过这本书!

点击上方蓝字 阅读更多内容
《孙子兵法》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兵学经典。毛泽东在指挥革命战争的实践和他的军事思想中,很好的运用、发展了《孙子兵法》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原则。
比如,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明确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这对《孙子兵法》中"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原则,是很好的运用和发展 。
比如,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打破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这对《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避虚就实”、“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原则,是很好的运用和发展。
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集中大力,打敌小部"的游击战争原则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运动战原则。这对《孙子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思想,是很好的运用和发展。
比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这对于《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思想,是很好的肯定和发展。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和发展,还有很多。但是,毛泽东却多次讲自己没有看过《孙子兵法》。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指挥弱小的红军多次粉碎敌人“围剿”,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当教条主义掌控的党中央从上海搬到井冈山根据地后,“左”倾路线的领导者在《革命和战争》等刊物上多次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对毛泽东进行批判,说他“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的当作现代的战术;把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
1935年1月,我们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的“左”倾军事路线。会上,时任中央宣传部长的凯丰站出来为博古辩护,说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毛泽东反问凯丰:你看过《孙子兵法》没有?《孙子兵法》都有哪些内容?凯丰顿时语塞。(需要说明的是,凯丰同志很快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赢得了毛泽东的对他的尊敬和信任。解放初期担任沈阳市委书记,1953年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病逝,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发了讣告。)
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在写给西安红军联络处叶剑英、刘鼎的信中说:“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这说明,在此之前毛泽东身边没有《孙子兵法》。毛泽东此时要买《孙子兵法》,主要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对过去革命战争经验进行总结,加强军事思想理论上的指导。此后,毛泽东对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和《孙子兵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同自己的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谈话中谈到红军长征前期自己的情况,说:“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都忘掉了。”(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1962年1月12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社会党顾问铃木茂三郎率领的访华团时说:“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以上情况说明,毛泽东在1936年12月之前没有看过《孙子兵法》。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才系统地研究《孙子兵法》,并把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汲取进了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在以后的战争指挥上,体现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的一些重要思想。
在遵义会议之前,包括井冈山时期和长征期间,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中对《孙子兵法》的体现,并不等于他读过《孙子兵法》,这主要来源于他对战争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因为战争的基本规律是客观的、共同的,具有普遍性的,只要善于总结,都是可以掌握认识的。毛泽东曾说:“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这就是毛泽东虽然在遵义会议之前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却能够很好的运用、发展《孙子兵法》的主要原因。
党内教条主义者说毛泽东只会用《孙子兵法》打仗,讥讽他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实他们并不明白,《孙子兵法》里面处处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比如,孙子分析的安与危、强与弱、胜与败、得与失、正与奇、虚与实、迂与直、速与久等关系,提出来的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死而后生等思想,无不是辩证法的很好运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接见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时,意味深长的说:“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战争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个个人,只要敢于实践,勤于总结,就一定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研究这段史事的心意所在!
夕窗心语关注请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可自行转发至朋友圈或群聊进行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