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散记(六):圆梦水城威尼斯|关杰(澳大利亚·悉尼)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389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旅欧散记(六)
圆梦水城威尼斯
文/关杰(澳大利亚·悉尼)
乘坐快艇,沿着大运河去往威尼斯主岛的圣马可广场,沿途水城景色如梦似幻。关杰摄
早在中学时,读了朱自清的《威尼斯》,便在心中描画着水城的模样。那一定是一个浸在水里,既美妙又神奇,且充满梦幻的地方。
“意大利土地面积广阔,为什么要在水上建城市?”“在科技并不发达的1000多年前,这座水上城市是怎样建起来的?”“承载城市的水下木桩为什么会千年不烂?”……
青年时的一个梦想和好奇,萦绕了半个世纪,今天,我终于走进了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亚得里亚海上的岛城。
从奥地利出境,经过长途奔驰,我们来到了去往水城的邮轮码头。
威尼斯水城由118个小岛组成,我们将从从这里乘坐快艇,沿着大运河去往威尼斯主岛的圣马可广场。
快艇犁开碧波,泛起滚滚浪花。
在升腾的水汽中,我似乎看见了1500多年前,一群无助的罗马人在残暴的日耳曼部族骑兵的追杀下,逃离家园,扶老携幼,奔走哀嚎。到处是追杀他们的日耳曼蛮族,他们无路可去,眼前一片迷茫。
绝望之时,突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爬到塔上去,往大海方向看,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们未来的家园。”
生死关头,他们迅速爬上教堂高塔,极目所至,海水茫茫,除了一片芦苇在风中摇曳,哪有什么家园。但岸上是手持弓箭的蛮族士兵,他们别无选择,只好向着长满芦苇的沼泽奔去……
这就是威尼斯的先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在水上建造家园的初衷。
经过20多分钟的水上航行,快艇靠上圣马可广场码头。
这里就是被拿破仑称之为“欧洲最美的客厅”。
身在广场,目光所及,一幢幢华丽壮美的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流派建筑将广场三面环绕,融为一体。新老市政厅,拿破仑翼楼,圣马可教堂以及高耸的钟楼错落有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端起相机,每一个镜头里都是一副明信片,它的精美构图,它的细枝末节,堪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
广场面向威尼斯瀉湖方向矗立着两个白色大理石圆柱。一根上面立着一头展翅欲飞的青铜狮,一根上头是威尼斯守护神之一的狄奥多尔。他们日日夜夜地守卫着这座水上的城市,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圣马可广场由一大一小两个广场组成,威尼斯城市标志之一的圣马可钟楼,就坐落在两个广场相连的一角,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高达98米,你无论站在广场的哪里。都可以将它尽收眼底。
咖啡,在威尼斯可谓名声响亮。欧洲第一家街头咖啡馆就是1645年在威尼斯诞生。随后,巴黎。维也纳。伦敦等城市也纷纷效仿,成为最早市民自由聚会的公共场所。
位于圣马可广场南侧的花神咖啡馆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威尼斯最古老的咖啡馆。当时,拜伦,歌德,卢梭等文学艺术家们经常光顾这里,谈天说地,放松心绪。
威尼斯水城的118个小岛,由150多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大大小小的400余座桥梁将其连成一体。在城市的中心,水道就是“马路”,“贡多拉”小船和水上巴士,穿行其中,将人们送往各个地方。
“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船体涂成黑色,装饰华美,铺着红地毯,两头尖尖,高高翘起,酷似一轮弯月。船头装有6个钢齿,象征威尼斯总督的帽子和6个行政区。由一船夫站在船尾摇桨,灵活自如地穿行于狭窄的水道之间。到了威尼斯,当然要体验一下坐着“贡多拉”游览水城风光的浪漫情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真正领略水城的风貌,才不枉不远万里的威尼斯之行。
“贡多拉”在波动着阵阵涟漪的水中轻快地前进,穿过一条条狭窄的巷子,越过一座座高低不等的桥洞。船在水中行,人在桥上走,五彩的房屋,细碎的浪花,构成了一幅幅静与动的绝美图画。
我不停的按动着快门,生怕漏掉每一处值得留存的纪念,用心灵和情感触摸着镌刻在水巷里的岁月沧桑,将这诗情画意的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坐在游走的“贡多拉”上,一座座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从眼前掠过。圆形的巴洛克风格的窗前,盛开着鲜艳的小花,廊柱型古罗马的阳台上,倒垂着成片的绿叶。经过岁月的冲刷,一些墙皮已经脱落,露出成片的少了棱角的红砖,记录着1000多年前威尼斯先人们建设家园的艰辛;窗棂和门楣上的精美雕刻,在风雨的侵蚀下斑驳陆离,向人们讲述着威尼斯昨天的故事……
或许,这就是让人感动的历史,或许,这就是让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一睹水城风貌的真谛。
一排排露出水面的木桩,指引着 “贡多拉”在航道中顺利通行,而更多的木桩淹没在水下,成为支撑着这座水上城市的砥柱。
1000多年前,威尼斯的先人们逃到了这里,海水茫茫,没有土地。房子建在哪里?
聪明的威尼斯人从阿尔卑斯山上砍来橡木和松木,像钉子一样密密麻麻地打进厚厚的淤泥黏土中,再在上面铺上木板和厚厚的石头,然后就在上面建造房子。
年复一年,茫茫的海水中便奇迹般的诞生了一座城市。都说威尼斯水城上面是石头,水下是森林,这话一点不为过。而木头在水下与空气隔离,避开了真菌的侵蚀,愈久弥坚。这就是建造威尼斯水城的秘诀,也是支撑水城的木桩千年不烂的原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喜欢在水城居住的拜伦曾经这样描述威尼斯“她的身姿从碧波中升起,好似被巫师的魔杖击起”。
有水的地方总会有桥。而在威尼斯大大小小的400多座桥中,叹息桥是最著名的桥之一。桥很短,建在总督府的侧面,它的名字是由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所赐。属于早期的巴洛克式风格,完工于1600年。它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连接着威尼斯公爵府的审讯室和老监狱。囚犯们在总督府被宣判后,便通过这座桥走向死牢。
桥是密封的,只有两个雕花的小窗从外面透过丝丝光线,囚犯们经过桥时,知道从此桥过后便永别人世。只能从桥上的小窗口,向外望出人生中的最后一眼。不禁长叹一声。这座桥便成为了隔绝生死两世的叹息桥。
当地有一个传说,日落时,如果恋人在这座桥下亲吻对方,就会得到天长地久的爱情。这个传说,在《情定日落桥》中被渲染成为浪漫的爱情故事。
可我站在这里看着此桥,怎么也不能将死囚的叹息和恋人的浪漫联系在一起。权当做一个传说,全当做一个故事吧,不去计较。
这就是威尼斯,它有着远古的故事,也有着现代的激情与浪漫;有着令人悲伤的过往,也有着骄傲的荣耀与辉煌。
威尼斯,一个让我圆梦的地方。如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圣马可广场全貌。关杰摄
广场上的波罗青铜塑像。关杰摄
竖立着三个旗杆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关杰摄
圣马可教堂侧面。关杰摄
威尼斯总督府,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当时由于大批阿拉伯人的定居,所以建筑的面墙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它曾经是强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办公楼,现是世界上一个最有趣的艺术博物馆。关杰摄
不免俗的在广场圣马可钟楼前与同行的美女合影留存纪念。关杰摄
威尼斯最古老繁华的花神咖啡馆,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曾经是文学艺术家和达官显贵们最爱的聚集地方。如今这里迎接着世界各地来此观光的客人。坐在这里,犹如坐在一块历史的碎片上,听着古典音乐,欣赏眼前的世界过往,心绪会随着微风飘向远方。关杰摄
坐着“贡多拉”穿行于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关杰摄
斑驳的墙壁,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关杰摄
窄窄的水道胡同,是威尼斯人唯一“行车的马路”。关杰摄
水道上,大大小小的桥一座挨着一座,整个威尼斯大约有桥400多座,它们的基座下面,便是橡木和松木组成的“水下森林”。关杰摄
1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威尼斯水城的大多建筑都已无奈的褪去了裹着的墙皮,露出的红砖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逝去的故事。然而,威尼斯人却依然爱着子的家乡,用鲜花和绿叶把破旧的房屋装点得生机无限。关杰摄
"贡多拉”摇桨的大多是身强体魄的帅哥,与我们同行的美女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关杰摄
我在船上观风景,桥上观风景的人们在看我。关杰摄
这就是威尼斯400多座桥中最著名的桥之一——“叹息桥”,一头是天堂,一头是地狱。关杰摄
我站在此处看着“叹息桥”,说什么也不能把浪漫与这桥上面的悲伤联系在一起。关杰摄版权和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特约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关杰,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后一直从事报刊的新闻编辑和记者工作,直到退出职场。自2013年到澳洲后,仍然忘不了爬格子的日子。闲暇时,总是拿起相机和笔,满世界的溜达,拍拍写写。记录生活中的平淡和无奇。有系列原创作品在《中国散文网》《文学时代微刊》《作家新时代》《天下文学精选》等文学平台发表。
【友情提醒】
纸刊《天赋文学》报第二期现已出刊。全国各地文友,如有需要纸刊者,只需加主编微信提出申领、提供详细收货地址和收货人及联系电话、支付邮资,即可在三日内免费领到纸刊两份。

【温馨提示(投稿指南)】本刊纸刊所用稿件均从天赋文学社旗下四个公众平台(文学时代微刊、作家新时代、天赋文学、金道文学)所刊发作品中选用。关于稿费及本刊微刊和纸刊用稿的说明请点击并阅读下面内容:2020年最新投稿指南和稿酬规定及(最新)纸刊《天赋文学》报创刊号大揭秘。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
主编:郑清风
执行编辑:早春丽日
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
文学时代微刊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往期回顾】
娘:儿不敢速冻自己|郭栋超(河南)
秋天让美让爱醉透|陈鲁豫(黑龙江)
废墟之痛|胡鹄(文)·春雨(诵读)
父亲印象|胡峻岭(湖北)
母亲|风中竹(山东)
贺自己10月20日生辰|放眼无碍(山西)
莫辜负了秋|赵奇(湖北)
曾经多少次|周长海(山东)
扫码关注 文学时代微刊